校企協同促進人才供需精準對接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5年07月04日 09:12教育裝備網
■“訂單式”培養機制使企業提前鎖定復合型人才,提升了畢業生入職匹配度,并為產業升級儲備技術力量
■未來需進一步打破機制壁壘,推動項目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型,構建校企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
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正在全國開展。目前,教育部正在對接新一期的校企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已有1771所高校申報合作項目1.3萬項。校企供需對接與就業育人緊密聯系,有助于打通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全鏈條。
近期發布的國家層面就業相關文件強調,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四穩”,在繼續強調“穩就業”的同時,明確提出“穩企業”的要求。穩就業的關鍵是保市場主體,更直接地講,穩企業就是穩就業。目前,不少高校以“學科專業優化+定向人才培養”為主線,打造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式”校企協同培養機制,將就業工作從末端疏導轉向前端育人環節滲透,努力構建“培養—實習—就業”一體化生態,促進人才供需的精準對接。
企業是最活躍的科技創新主體,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需求存在一定脫節,是當前制約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升級的因素之一。近年來,國家持續豐富產教融合政策體系,校企雙方不斷推進合作走向深入。通過加強供需對接,企業優化研發體系有了人才支持,進而驅動研發模式變革。例如,企業將生產難題轉化為高校研究課題,實現“問題導向型研發”,不但可以控制研發成本,顯著降低企業研發試錯成本,還縮短了技術迭代周期,實現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加速。高校教師與企業專家的雙向流動,有利于促進理論前沿與工程經驗碰撞,確保人才技能與崗位需求無縫銜接。另外,“訂單式”培養機制還能使企業提前鎖定復合型人才,彌補企業人才短板,提升畢業生入職匹配度,并為產業升級儲備技術力量。企業只有提升自身發展能力與創新活力,才能夯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微觀基礎。
目前,校企合作還存在一些深層癥結待解,比如企業參與主體不均衡,中小企業參與度不足;領域覆蓋不均,重點領域和人工智能等熱點領域合作占比不足;校企合作的深度有限,部分項目依賴短期協議,缺乏學分互認、質量評估等制度保障。未來,需進一步打破機制壁壘,激活多元主體動能,推動項目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型,構建校企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最終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三鏈融合”。
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應將教育與企業需求深度對接融入人才培養和學校管理的全過程,全面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其中,構建高質量的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任務。產教融合型課程基于產業需求調研,突破傳統學科邏輯,將企業真實項目轉化為項目化教學的課堂任務,按照“任務—能力—知識”反向設計課程體系。通過繪制專業知識圖譜、能力圖譜和課程地圖,高?梢韵到y整合專業基礎課與公共基礎課,構建“基礎+應用+實踐”的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實現知識傳授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高校要注重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懂教學、通產業”的“雙師雙能型”導師團隊,為產教融合課程改革提供人才支撐;強化數智賦能,通過數字化課程建設平臺,打通“產業需求—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課程教學—課程評價”各業務環節,為課程建設和實施提供優質高效的數字化資源保障。此外,高校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支撐保障體系,實現職能部門從“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通過扁平化管理提高職能部門服務課程建設和改革的效率。
。ㄗ髡呦迭S河科技學院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