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系統治理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3年05月26日 09:35教育裝備網
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提出要堅持系統治理。健全多部門聯動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聚焦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補短板、強弱項,系統強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十七部門聯合發文,強調系統治理,是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本身規律以及所面臨的復雜形勢的必然要求,也扣準了當前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現狀,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當前各部門資源統籌還不夠,部門間的合作也還不夠密切。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迫切要求構建政府牽頭、教育行政部門主責,同時多部門協作、系統治理的格局。只有在一方有主責、問責、追責的基礎上,統籌協調,明確各方職責,才能從源頭遏制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上升的勢頭,引導全社會科學看待心理健康問題,確保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不斷強化學校在學生心理教育方面的主陣地作用,要通過統籌教師、教材、課程、學科、專業等建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建設,提高和改進心理健康工作能力。比如,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引入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生涯規劃等心理課程,幫助學生處理好情緒問題、行為問題,豐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在中小學設置心理輔導室,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定期加強教師培訓。
完善醫校協同機制。醫校協同機制是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必須補上的短板。雖然國家層面要求100%的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心理門診,40%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科門診,但實際醫院開設情況仍有差距,直接影響心理疾病的就醫咨詢和康復治療。尤其是學校專業醫療資源短缺,缺少專門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治療的專科醫院和科室,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處理能力不強。因此,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加強醫校合作。一方面,開設青少年心理健康專科醫院和科室,開展面向學校重點人群的健康教育,實現青少年心理健康專科全覆蓋;另一方面,增加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治療的精神衛生專科醫師,爭取實現“一校一醫”對接,提升學校健康服務水平,普及精神衛生常識。
強化家庭教育指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和強化是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既是其成長過程中不當家庭教育方式的直接后果,又與心理問題出現后的應對不當相關聯。正向的親子關系、父母穩定的情緒是孩子避免內在心理健康問題和不良外部行為問題的重要保護性因素,因此,父母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增強對孩子的生理信號、學習狀態、人際關系的敏感性,學習正面教養和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方法,從而幫助孩子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
統籌社會力量,優化社會心理服務支持,提升社會心理服務能力。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還存在著社會關注關愛不足、第三方專業評價體系欠缺等問題。可以鼓勵公益性組織機構參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呵護工作,引導企業力量、社會資源投入到關心下一代的具體領域,逐步實現第三方專業機構、公益組織的規范化專業化心理健康服務,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工作的滿意度和效率。
創新基層治理,優化心理健康服務。對于街道、社區、鄉村等基層心理服務缺位問題,可構建由民政部門牽頭,公安、教育、衛健、共青團、婦聯、未成年人保護辦公室等部門共同參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應急處置機制。設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站,組織心理咨詢師定期值班,開展公益性心理健康科普活動和個案咨詢,對由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進行聯動快速處置,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青少年、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重點群體進行持續關注。此外,建議有條件的地區改進學生健康保險模式,將精神衛生類疾病納入保險范疇,降低學生家長經濟負擔。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呵護廣大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不能單打獨斗,必須統籌挖掘有效資源,調度各方參與的積極性,讓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協調一致,協同共進。只有這樣才能讓青少年在積極的學校氛圍中成才,在健康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在和諧社會大環境里終身發展。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