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意識埋進青少年心靈深處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3年03月23日 10:11教育裝備網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設立這一制度旨在全面深入地推動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率。在今年的“安全教育日”即將到來之際,有必要對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
當前,我國安全教育主要是政府主導、學校實施、社會組織配合的格局。整體上看,我國青少年安全教育卓有成效,但仍存在重視不足和課程體系、考核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安全教育要以生為本,即以學生為本,把生命為本意識埋進青少年心靈深處。什么是正確的生命觀、安全觀?如何開展這方面的教育?這既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難點問題。作為一項長期工程,安全教育不能“雨過地皮濕”,必須要抓常、抓早、抓細。即完善常態化制度建設,細化組織形式,完善督導及追責機制;要抓住兒童階段這個安全意識養成的重要時期,讓孩子早日學習應急避險知識,培養尊重生命的意識;內容建設和安全教育管理要細,重視專業意見,建設細致、專業的安全教育體系,時刻關注教學過程中教學組織、督導執行等具體問題,發現問題及早介入。
安全教育要在“五路并進”中全方位融入青少年生活。即進學校、進教材、進課堂、進社區、進家庭,通過多元化、全方位、全覆蓋的教育,為學生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學校是培養學生科學的生命觀和健康觀的重要場域。將生命安全與安全教育融入中小學課程教材,在中小學課堂實施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都可成為今后學校安全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重點。學校要深入分析當地具體情況,結合當地綜合應急救援基地、科普紀念場館等優勢資源,展開深入研究。同時,學校可以配備專職教師,開發專業教材,每周上一節安全教育課。在安全教育中,學校不可能是“一座孤島”,社區、家庭也要幫助青少年學習實用、可行的應急救援知識,提高安全意識,營造良好氛圍。
安全教育要在“多元共治”格局中整體推進體系建設。政府應做好導向工作,使各社會主體愿做、能做、做好。一是凝聚全民共識,聚焦青少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開辟網絡平臺等多種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塑造全社會對青少年安全教育重要性的共識,形成全社會范圍的“愿意做”。二是制定傾斜性政策,明確學校、社會組織、社區等主體在青少年安全教育領域的責任,并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形成全社會范圍的“能夠做”。三是建設常態化合作機制,定期開展多方研討會,分享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積極經驗、優秀成果,充分研討工作過程中的痛點、難點,結合多方力量,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確保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能做好”。總之,青少年安全教育要體系化、常態化、長效化,從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最大保障。
(作者系天津大學應急醫學研究院青少年安全應急教育研究所執行所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