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企業實踐基地 打造更多工匠之師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3年01月29日 09:58教育裝備網
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門公布了第二批全國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國家基地”),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職業教育法的重要舉措。國家基地的遴選充分考慮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需要,兼顧企業成熟程度和行業代表性,以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自身需要,具有以下鮮明特點:
一是有行業代表性。國家基地多以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民營龍頭領軍企業為主,產業鏈長、崗位群多、分公司遍布廣,具有行業代表性和技術先進性。基地覆蓋的行業領域,多為關涉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民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行業產業和關鍵領域。
二是有職業教育基礎。基地企業社會責任感強,對投身教育有熱情、有激情。這些企業大多深耕職業教育多年,深諳教育教學規律和學校辦學之道。不少企業都是通過合作學校推薦或協助申報,成為國家基地。這既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階段性成果,也為下一階段深化合作與加深融合開啟新征程、掀開新篇章。
三是覆蓋專業目錄。教育部兩次共發布了202個企業實踐基地,基本上覆蓋了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所有的專業大類,能為各專業的中職教師、高職專科教師和高職本科教師提供實踐鍛煉平臺,是專業教師成長的“加油站”“充電樁”。
國家基地的遴選具有示范性、引領性和帶動性,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體系,逐漸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其一,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國家基地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教師企業實踐鍛煉流于形式、走過場等難題,推動教師企業實踐鍛煉走向規范化、標準化。教師通過學習掌握了企業生產服務一線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和新標準,將其帶回到教學改革中,使“三教”改革生生不息,進而建立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機制。
其二,有利于深化產教融合。產教融合是對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的遵循,是類型教育特征的典型表現。解決產教融合問題,既需要系統的思考和統籌安排,也需要細節的撬動和試點探索。通過實踐基地,教師從單純安排學生實習的初級階段,逐漸向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技術服務以及聯合科學研究等深層次進發,利于推動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
其三,有利于營造良好氛圍。國家基地的公布,是營造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友好環境的實際舉措,有利于提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士氣。大型龍頭企業示范效應強,會帶動中小企業支持、參與職業教育,改變對職業教育認識的偏狹,消除誤解,帶動全社會重新認識、理解和支持職業教育。
國家基地遴選公布只是工作的開始,切實發揮基地作用,相關部門要增加有效政策供給,照顧到基地權責利的平衡。既要“壓擔子”,也要“架梯子”,還要“打板子”。
基地應積極承擔責任。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要主動加強與國家基地的聯系,合理設置教師企業實踐任務,嚴格落實教師每年實踐累計不少于1個月的政策要求。基地要積極協調各部門、各分公司力量,為教師實踐提供空間場地、設備設施、人員安排以及技術方案等系統支持,打造教師素質提升、“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樣板間”和“新高地”。
政府要因勢利導、因企施策。根據基地所處行業特色、區域特點以及發展特質,給予不同的激勵方式。通過金融、土地、財政、信用等政策組合拳,靈活給基地匹配不同的資源,因地制宜、因企施策。
開展考核評價,動態調整。組織第三方機構研究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對基地工作進行考核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基地名單實施動態調整,切實激發基地動能。各基地要主動將教師企業實踐鍛煉工作列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
唯其如此,才能不斷完善教師企業實踐體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技能支持。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