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生態文明教育是時代戰略訴求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2年12月16日 10:05教育裝備網
黨的二十大確定了未來將推進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重要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目標對生態文明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戰略訴求,如何積極回應,將生態文明教育繼續推向新的發展水平,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挑戰。
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核心,生態文明教育要展現嶄新的時代功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要求。在疫情肆虐、氣候變化災難頻發、地區戰爭嚴重破壞人類生存環境的形勢下,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助力生態文明社會早日實現為重要宗旨,全方位開展改革創新,是教育系統面臨的緊迫課題。按照教育部近日印發的《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部署,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期,生態文明教育也必須聚焦“雙碳”目標,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高等教育院校應成為“雙碳”基礎研究等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打造與企業、科研院所等組成的創新聯合體,培育儲能技術高層次人才,助力綠色發展。面對新興的綠色職業對綠色發展新技能的需求,職業教育理應成為培養綠色技能的主要陣地。基礎教育領域應以低碳為重要導向,將“雙碳”教育融入辦學理念與育人目標,研發優質“雙碳”教育主題課程助力減負提質,引導師生積極行動,建立可持續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校園,增強師生對學校的依戀感,為“雙碳”目標的實現作出實際貢獻。
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核心,生態文明教育要開辟高質量教育的新疆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更是衡量高質量教育的關鍵指標。生態文明教育開辟高質量教育新疆域,具體體現在:
第一,生態文明教育要堅守立德樹人的根本性。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鑄魂育人,將培養“有綠色情懷、有綠色智慧、有綠色擔當”的一代新人作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目標的應有之義,使之成為教育新發展格局的內生引擎。
第二,生態文明教育要增強“雙碳”目標的適應性。未來綠色低碳學校建設應全方位開展學校碳排放核算、學校碳管理規劃以及學校碳排放協同創新實踐。探索管理減碳、教育減碳、技術減碳的實現途徑,引領學校成為減碳的重要教育能量場。
第三,生態文明教育要強化融入課程教學的精準性。要把握價值融入、素養融入、主題融入的重要維度,引領學科教學走向學科育人的創新實踐。要注重把碳達峰碳中和基本理念和知識,加快納入政治、生物、地理、物理、化學等學科。要編制基礎教育領域生態文明教育主題課程圖譜,提升基礎教育階段減負提質的綜合性學習質量。職業教育階段逐步設立碳排放統計核算、碳排放與碳匯計量監測、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等生態文明新興專業或課程。高等教育階段建立覆蓋氣候系統、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城鄉建設、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等生態文明教育核心知識體系,加快編制精品教材,形成優質資源庫。
第四,生態文明教育要堅持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的優先性。加快培育生態文明教育學習設計師,提升教師高質量教育的關鍵能力。加強職教領域綠色技能新興專業培訓,完善高等院校的生態文明教育學科教師隊伍建設,使生態文明教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全新綠色通道。
第五,生態文明教育要堅信高質量教育的協同力量。注重建立與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科研機構、企業與社區等的廣泛聯盟,共同維護教育的公益性,加快構建學校與社會協同的生態文明教育育人機制和實踐體系。
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核心,生態文明教育要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中國方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致力于破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的中國方案與獨特創造。當前,站在全球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與走向生態文明的高度,尤其從應對氣候危機與生態災難嚴峻挑戰、承擔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時代使命的緊迫需要出發,教育系統尤其有必要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為提升中國式現代化在世界現代化發展坐標中的地位貢獻中國教育智慧。
首先,挖掘生態文明教育的文化基因。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堅持中國文化自信,以中國傳統生態哲學為理論基礎,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身心一體”“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可持續發展智慧,從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他人的三重領域構建生態文明素養的關鍵要素與水平梯度,精準回答生態文明教育培養什么人的基本問題,統領大中小幼生態文明教育一體化育人模式。
其次,加強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示范區建設。要適應我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及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實驗區建設的需要,加強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示范區建設,形成一地一案、分區推進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生動局面。
再其次,講好生態文明教育的中國故事。要積極以中國主場主辦生態文明教育的國際論壇,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國生態文明教育創新實踐經驗,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參與者與貢獻者。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為指導,將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納入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整體規劃并加以全面推進,必將產生充實內容、擴展視野、深化實踐的促進作用,展現中國教育工作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實際貢獻。
(作者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秘書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