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心理咨詢師是忽悠而非解憂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2年12月02日 09:35教育裝備網
“會聊天、有人氣就行,順著客戶說,是否具備專業心理知識不重要。”據新華網報道,一些心理咨詢收費動輒數千元,從業者卻良莠不齊。培訓合格證包裝成從業資格證、刷幾個月的課就能速成,相關專家呼吁別讓心理咨詢變“心理忽悠”。
面對花錢就可以速成的心理咨詢師,解憂還是忽悠就真成了問題。一方面是心理咨詢師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已5年多,另一方面是我國心理咨詢市場猛增至數百億元規模。剛需之下,交易必火,也難免讓不少培訓機構看到蓬勃商機。
心理疾病既常見也多發。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近10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影響。近幾年的疫情更是給全球帶來一場“心理風暴”,抑郁、焦慮、失眠等心理問題亟待紓解。因此,無論是立足當下還是著眼長遠,健康有序的心理咨詢市場都是民生之福。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完善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從健康中國戰略的高度看,從公共治理與公共服務層面提升心理咨詢水準,是亟待回應的現實課題。
越是有前景,越要講規矩。高水平的心理咨詢可緩解求助人的心理困擾,屬于有章有法的心理治療。心理咨詢行業亂象叢生,看起來似乎源于“放管服”改革后資格準入門檻的取消,真正的癥結還在于缺乏科學而明確的行業標準、服務規范。換句話說,時下的心理咨詢屬于非準入行業,沒有心理咨詢師認證,自然也沒有所謂的職業資格。這本來是好事,其服務水準可以交由市場來檢驗和評判,但問題就出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現象上。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在沒有任何“他律”的前提下,很難在利潤面前守住底線,最后的結果就是很多速成的心理咨詢師,在線觀看完100多小時的培訓,然后做著全是選擇題的考卷,在毫無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就“走馬上任”了。
當務之急是盡早結束心理咨詢機構野蠻生長的狀態。且不說專業心理咨詢師學歷門檻不低、成百上千小時咨詢實踐后還得層層考核認證才能上崗,即便是從規范培訓市場、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來說,也應從源頭上對心理咨詢師行業培訓加強硬性監管,建立健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滿足公眾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既然人社部已經取消心理咨詢職業認證,就當嚴查嚴懲市場上滿天飛的“山寨證書”。對于涉嫌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管部門要堅決依法打擊,情節嚴重的當給出“行業禁入”罰單。同時,要構建基于市場自治基礎之上的管理體制,建立“紅黑榜”,加大公共服務供給,加強社區心理咨詢服務,通過設立心理輔導中心和規范化的心理工作室做大做強“良幣”。此外,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也可以常態化出臺一些引導性舉措,持續規范行業服務標準、提升行業服務水準。
放開準入不等于放任不管,心理咨詢不能淪為“話術套現”。讓心理咨詢師真正成為大眾心理健康的守護者,需要合力而治、全力而為。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