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成年人構筑清朗網絡生態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2年11月25日 09:53教育裝備網
近日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上網普及率已近飽和,近半年內的上網率達99.9%,顯著高于73%的全國互聯網普及率。手機在眾多上網設備中占首位,主要上網目的為休閑娛樂,使用短視頻軟件的未成年人比例超過六成;網絡模仿行為較為普遍多樣,模仿行為將未成年人的線上活動與現實生活相勾連,游戲玩家、AI等互聯網職業已開始進入他們的選擇視野,未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職業占比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當前,我國未成年人廣泛接觸網絡文化并受到其影響,已成為網絡生態的重要主體。《報告》顯示,孩子教家長上網在不同情況下的比例均高于家長教孩子上網的比例,其中“有時會教”和“經常會教”分別占比55.2%、33.1%。與此同時,未成年人在互聯網中由于身心不成熟、網絡素養不足等原因,容易出現網絡成癮、網絡詐騙、不良價值觀引導以及不法侵害等問題。基于此,需要各方發揮網絡文化和新技術對未成年人的正向影響,營造適合未成年人生存和發展的良好互聯網生態,讓未成年人能夠安全、有效地參與到互聯網生態建設之中。
《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主要的網絡使用行為仍集中在娛樂、學習和社交,使用短視頻類應用軟件的未成年人比例高達65.3%。網絡時代,我們無法讓未成年人遠離網絡,網絡社交、網絡游戲以及觀看視頻、聽音樂等網絡資源利用行為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本質上是一種互聯網線上互動方式,關鍵是未成年人本身的網絡素養問題。要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需要優化學校教育中的網絡素養課程和校園網絡文化生態;同時,家庭也應承擔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的責任,加強對父母網絡素養教育,因為父母的網絡行為對未成年人有言傳身教的作用,也能夠通過父母的專業網絡素養有效防止未成年人網絡問題行為的出現。此外,互聯網企業和社會組織需要助力網絡素養教育,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和生態。
互聯網時代要求創新成為一種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態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社會重視創新、參與創新的社會氛圍,推動未成年人創新教育與互聯網時代社會變革的有效對接和發展,要以培養未成年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發揮學科優勢,努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興趣,挖掘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和創新性活動,在學校、政府和社會之間形成育人合力,特別是學校創新教育與社會創新教育相互銜接、有效溝通,以開放、合作、共享的方式推動形成多元協同發展的教育機制。
營造清朗安全的網絡環境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關鍵。近年來我國網絡法治體系不斷完善,國家網絡生態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網絡治理成效明顯。但是,部分網絡空間有害信息依舊存在。因此,要提高政府監管的效度和效率,要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堅持整治互聯網違法違規行為,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讓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陣地。網絡平臺要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借助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的直播行為進行管控,加強青少年的專屬內容建設,有效清理網絡低俗信息,守住法律紅線。此外還要進一步培育多主體參與、多方協同、多元施策的網絡環境監管與治理,持續為未成年人構筑文明網絡生態。(作者系隴東學院教育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