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促進專碩更好“發光發熱”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2年11月24日 10:27教育裝備網
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將于近期舉行。媒體和社會關注到,專碩的報考人數持續增加,熱度不斷走高,將其稱之為“專碩熱”。能有此“熱”,是我國自1991年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以來,來自國家、社會與個人三方合力的結果,應該講,來之不易。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需要,培養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從國家頂層設計上來講,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同等重要,兩者并肩同行向前。頂層設計確定的大方向,為專業學位的大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有關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起,專碩招生人數首次超過學碩,并持續高速增長;至2020年,專碩招生規模超過研究生招生總量的一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中提出,到2025年,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換言之,從招生規模來看,“專碩熱”依然有持續的空間。
除此之外,國家大力發展專業學位,不僅是在專碩層次,還有專博層次。雖然說專碩一樣也能上學博,專博也一樣面向學碩,但這畢竟為專碩發展提供了一條新路徑,讓專碩生有了更多選擇,看到了一條可能更適合自身發展的通道。
“專碩熱”不僅是頂層設計指揮棒的結果,還是專業學位歷經二十余年來的不斷發展,逐漸被社會認可、理解和接納的結果。很長一段時間內,專碩被認為不如學碩,認為考不上學碩的考生才會選擇考專碩。特別是在初始發展階段,專業學位在培養模式探索過程中,未能完全形成自我體系之時,社會層面尤其是企業,對此也有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認為專碩水平要比學碩水平差一些。這些偏見對專碩發展形成了不利影響,但經過多年發展之后,對專碩的歧視性認知逐漸消除。
這種變化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專業學位教育在發展中漸漸找到定位,在招生條件、人才目標、培養體系、學位要求、評價標準等方面探索到與學術學位相區別的一套體系,雖然還不能說非常完善,但至少與學術學位區別度已經清晰,這意味著人才培養模式的相對成熟;另一方面,專碩畢業生自身在行業實踐中顯示出了強勁的競爭力,專碩培養中的問題導向、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使得專碩畢業生在走向社會之后,具有較高的職業敏感和專業水準,在實踐中逐步取得了社會層面,特別是用人單位的認可。不僅如此,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專碩的定位恰恰是與此契合,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
當然,僅有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因素,還無法完全形成“專碩熱”,個人層面的觀念與認知,才會最終促成考生們采取行動。很長一段時間來,不少學生也認為專碩低學碩一等,不夠自信。而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大家認為兩者之間只有人才定位差別,沒有高低之分。而且,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專碩的考取難度一點也不亞于學碩,競爭非常激烈。何況,專碩并非不要學術,而是更強調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整體而言,國家在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發展方面齊頭并進,兩者分類培養、分別成才,各自都有自身的清晰定位與發展路徑。在各項重要文件中,能夠明顯看出國家發展專業學位教育方面的決心、信心,以及發展規劃和步驟。從這個意義上講,“專碩熱”不會到此為止,還會持續發展。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