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排行榜不能“張口就來”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2年11月02日 09:52教育裝備網
10月28日,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研招辟謠消息引發關注,其中提到“近日多所高校反映,微信公眾號‘軟科’‘博雅數據庫’等發布的所謂‘保研率排行榜’,其中數據嚴重失實,誤導公眾”。
“保研率排行榜”關注度之所以如此之高,在于保研牽涉到公平公正,牽涉到教育未來。若“保研率排行榜”數據失真,會引發不少社會問題。很顯然,“保研數據失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估算出來的”,二是“整理不準確”。對此,兩個發布失真數據的自媒體賬號也承認了這點。學信網表示,特此提醒有關公司和個人,切實履行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主體責任,不得制作、復制、發布未經核實的不實信息,誤導廣大考生和社會。對已發布有誤的內容應及時刪除并整改,切實減少負面影響。
教育信息的發布者不是權威機構,是導致數據失真的主要原因。其實,類似情況的信息發布并不止于教育信息,這是網絡時代和自媒體時代的一種通病。維護信息的真實性、權威性,各方都有責任。這就需要各類信息平臺加強自媒體賬號的審批管理,做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就像教育信息一樣,必須讓權威機構發布,如此才能減少道聽途說、添枝加葉等亂象。平臺則需要管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像勤勤懇懇的農民那樣,該打藥的打藥,該除草的除草。
各類教育信息的發布者,都必須守住底線,對教育信息的發布要慎之又慎,不僅要做到不準確的信息不強發,不權威的信息不轉發,未經核實的信息堅決不發,還要養成核實信息源頭的習慣。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誰發布誰負責”的問題,任何人發布信息都必須對信息的真實性負責,對其影響性負責。僅僅靠刪除信息并不能終結亂象,處罰做到“多流淚”,才能讓不實信息“少流浪”。
面對“保研率排行榜”數據失真的問題,在給自媒體“關嚴門”的同時還要做到“推開窗”。鑒于涉及教育的信息關注度高,權威部門應多發布權威信息,讓信息的發布多走“陽關大道”。對于受眾而言,更需要反思“保研率排行榜”數據失真的問題,隨手轉發、隨便亂看的閱讀習慣,一定程度上會縱容自媒體的隨便發布。相反,養成查找消息看權威、獲取數據看權威的信息獲取習慣,是讓謠言止步的一個辦法。
“保研率排行榜”數據失真,警示發布教育信息必須負起主體責任:平臺要嚴管,賬號要自律,社會要懲罰。
(作者系江蘇徐州沛縣融媒體中心電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