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幫教助涉罪未成年人回歸正途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2年11月02日 09:48教育裝備網
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精準幫教是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責,是指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專業幫助教育的非處罰性教育與管理措施。10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作了關于人民檢察院開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至今年9月,檢察機關附條件不起訴6.3萬人,通過設置個性化附帶條件并全程監督考察,提升精準幫教實效,超過97%的被附條件不起訴未成年人走上正途。這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實踐成效,也表明對涉罪未成年人既要依法懲戒,又要精準教育幫扶,且重在轉化挽救。
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精準幫教,既合乎情理又合乎法理。從情理出發,未成年人處于特殊成長階段,由于生理發育及心理發育相對不成熟,其認知能力比較差、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不良的環境會誘導未成年人犯罪,良好的環境則有利于重塑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因此,未成年人犯罪要和成年人犯罪區別開來,未成年人本身具有比成年人更強的可塑性,應重在教育與挽救。從法理出發,法律最終目的不在于懲罰犯罪,而在于預防犯罪。在未成年人涉罪的法律中,均有加強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相關規范條款。如刑事訴訟法第277條就指出:“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這也表明,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幫教,使其回歸正途,不僅具有合法性,而且是法律實施的重要目的。
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精準幫教,需要多元主體共同發力。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幫扶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從規范角度出發,社會力量參與涉罪未成年人幫教缺少法律支撐的困境已成過往。針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立法機關專門修訂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確立了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格局,也為檢察機關攜手其他主體對涉罪未成年人幫教提供了法律支撐。從現實角度來看,精準幫教的實效提升,需要社會各主體共同發力。實踐中,檢察機關為提高幫教的有效性和精準性,要全方位地對涉罪未成年人的性格特點、成長軌跡、家庭氛圍、教養方式等進行社會調查,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幫教工作,并對幫教實效進行動態考察和客觀評估。而上述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運用多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離不開家長、學校、就業單位、社區、心理指導機構、司法社工、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公安機關等主體的通力協作。
當然,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精準幫教,絕不能一味縱容。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事件時有發生。對主觀惡性深、犯罪手段殘忍、后果嚴重的未成年人犯罪要堅決依法懲治,確保罪責刑相一致。同時,針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涉罪未成年人,應根據幫教實效評估結果,對其作出相應處置。在幫教過程中,違反考驗期規定,考驗不合格的,應及時依法起訴,以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作者系河南警察學院法律系講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