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客空間”放飛兒童設計思維——南京市中央路小學科技創新教育新探索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1年01月20日 09:45教育裝備網
誰的童年記憶里沒有“拆”呢?
拿到一樣東西,幾乎是下意識的,就想知道里面是什么樣子、怎么運行的;不僅因好奇而拆解,還孜孜不倦地探究它的構造、原理;拆完了還能裝起來,裝好后還能用,甚至還像設計師那樣創造出新產品……這就是南京市中央路小學星光科技項目“拆客空間”里小拆客們童年的模樣。
“拆客”與兒童設計思維
喜歡“拆”是兒童天性,實際上背后是兒童設計思維的萌動。
所謂設計思維,即像設計師一樣思考問題,通過了解設計師所用的構思方法與過程,觀察、思考、理解設計師看待問題的角度,學習產生創意的過程,從而激發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它的核心是以現代技術為工具,創新性地設計人們的生活,實現人、物、境之間的協調,滿足人的需要。
設計思維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兒童時期應充分創設條件,發展兒童設計思維。“拆客”的兩大核心環節是溯源與明晰、拆解與重構。溯源與明晰就是以追本溯源的方法,對實物面貌抽絲剝繭,回溯其本源與本質的歷程,實現對事物的認識和對問題的定義。拆解與重構則是通過“拆解—創造”這一環節,獲得最核心的創造力。這與設計思維所強調的“理解、構思”“原型、測試”等要素不謀而合。
中央路小學自2018年起,在東南大學周建中教授、葉兆寧教授及南京市教研室楊健老師、王少峰老師等專家的啟發引領下,開始了“促進兒童設計思維生長的拆客空間”項目研究與實踐,旨在讓兒童“用兒童的方式,創意設計人們的生活”,同時在“拆客”實踐活動中,讓兒童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創造,綜合素養獲得提升。
開展“拆客空間”項目化學習
融入兒童設計思維的“拆客空間”項目化學習具體如何開展?我們不妨用“戰疫不倒翁”這樣一個案例來說明。
2020年3月20日,許多人的朋友圈都被“立雞蛋”的游戲刷屏了。俗話說“春分到,蛋兒俏”,春分立蛋,這是個古老的習俗。民間認為春分這天,雞蛋的重力會隨著地球引力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雞蛋會更容易立起來。事實上,后來人們發現雞蛋豎立起來與春分這個時節并無關聯,雞蛋能否立起來,考驗的是實驗者的科學水平和探究精神。
學校結合這件事,用“拆客空間”的模式指導學生開展項目化學習。具體分為7個環節。
共情: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訪談、觀察、需求評估等,產生迷思和問題,激發動機。“全民立雞蛋”這一現象引發了大家對重力的關注,學生們在嘗試豎立雞蛋的過程中,又想到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屹立不倒的物品“不倒翁”,進而聯想到勇敢戰“疫”的醫護人員,他們多像這堅韌頑強的不倒翁呀!何不用它來表達對身邊戰“疫”英雄的敬佩之意?于是“戰疫不倒翁”的設計之旅拉開了序幕。
溯源:此環節通過學生單獨提問、頭腦風暴、不斷追問等,對問題追根溯源。關于不倒翁,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圍繞“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哪里”這一問題,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持續追問,直至追根溯源——不倒翁不倒是因為上輕下重,將重心穩定在不倒翁的下部。
拆解:此環節主要是理解問題或過程,形成自己的觀點。為了制作自己的不倒翁,學生們收集信息,拆解前人相關研究成果,查閱文獻,進行觀察,與家長們辨析,與專家討論,解析不倒翁的構成原理,以及需要哪些制作材料和工具……
明晰:經過一輪頭腦風暴到單獨分析再到頭腦風暴的循環研究,學生們集思廣益,探尋多種想法,對不倒翁是什么樣子有了自己的理解,更對“重心”有了深刻的理解,對于如何利用“重心”這一概念、制作什么樣的不倒翁有了清晰的認識。此時他們已形成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從無序走向有序。
重構:學生開始創建首個模型。他們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不倒翁的制作,雞蛋殼、硬紙板、生活中的塑料玩具、瓶蓋、易拉罐、折紙、剪紙,居家不能外出的日子,學生用身邊各種材料展示了他們將想法轉化成現實的重構能力和創意。
改進:此階段,學生需要知道產品要達到何種質量,對質量進行評估,確定產品的優缺點,不斷改進產品。通過測試,學生發現問題了——不倒翁不倒是因為上輕下重,為了讓下面比較重,學生們在填充重物時,試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小米、鹽、水,有的學生將蛋殼裝上大米后,發現不倒翁重心不穩定,蛋殼搖動時,里面的大米也會隨著蛋殼搖動而四處流動,重心會不斷變化方向。他們開始想辦法將大米固定住,有的用膠槍或膠水固定,有些同學想到了把生日蠟燭熔化,在冷卻過程中,將大米固定在蛋殼上。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改進,最后得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發布:因為疫情居家,學生在網上發布成果。作品的成功面世傳達了對科學概念的正確理解,小設計師們內心滿滿的都是成就感。學生關于這一問題的認知進一步獲得提升。他們將會開始一個新的循環,甚至繼續開發2.0版本或創造新事物……
將設計思維融入課程體系
不只是“戰疫不倒翁”,不只是在以探究為主的科學實驗和綜合實踐活動領域,在數學領域、語言領域、勞動領域、社會研究領域、藝術領域;不需要頂尖的“STEM實驗室”,不需要創客工具包,也不需要3D打印機……“拆客空間”項目化學習,如同田野里那一簇簇蒲公英的種子,在中央路小學的課程體系中落地生根,自然生長。
兒童設計思維融入基礎型學科課程,高品質學習發生了。數學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探尋神奇的0.618,首先溯源與明晰生活中的0.618,解析黃金分割在攝影中的運用;再分組開展項目化學習,利用閱讀、比較、分析、測量等多種方法從書法、繪畫、建筑、人體美學、音樂等領域對0.618進行深入探究,從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多感官感知黃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最后運用黃金分割進行建筑搭建、插花、音樂創作、攝影構圖、漢字結體、“為媽媽選擇合適的高跟鞋”等的設計和制作,聽取改進意見,優化自己的產品,讓自己的設計更好地服務于生活。融入兒童設計思維的課堂上,學生邊做邊學,不僅僅獲得新知識、新經驗,更獲得創造力以及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創新、都能推動世界積極轉變的創新意識和信念。
兒童設計思維融入拓展型活動課程,全要素育人開啟了。學校將“兒童設計思維”融入德育及綜合實踐活動,整體設計,貫穿全年的“萌學園之節”8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內核是“全要素育人”,跨越8類智能發展領域。如2019年“璀璨央小·漢字星光”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將漢字研究和拆創科技相結合,利用身邊常見物品,拆得漢字模型所需材料,在理解舊物構造原理的基礎上,運用信息編程等技術,研制出各種會發光、會唱歌、會舞蹈、能互動的最有溫度的“央小漢字符號”,在“拆客集市”展示并由全校師生推選最佳設計。再如,2020年在南京即將開始施行垃圾分類制度時,學校“萌學園之節·拆客星球”綜合實踐活動將主題定為“垃圾的奇妙之旅”。學生們研創出許多具有創意的新型垃圾桶,并受邀參加南京市星光嘉年華活動,分享學校“拆客空間”的設計理念與經驗。
設計思維不僅以人為中心,還是一種全面的、以人為目的的、以人為根本的思維……這種方式可以整合到拓展型活動的所有層面,能讓學生學會“共情”“理解”“服務”“改變”……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
有個很會拆東西的美國男孩名叫凱恩·蒙羅伊,他喜歡游樂場,在只有膠帶、捆包帶、大量紙板箱的條件下,設計了屬于自己的游戲。每周末,他都會帶著自制門票站在街旁,邀請附近的行人參與游戲。一個偶然的機會,電影制片人納凡·穆立克遇見凱恩,驚訝于他設計的游戲,就為凱恩組織了快閃活動,還制作了一部紀錄片……短片如病毒般快速傳播。凱恩還與穆立克共同創立了“想象基金會”,發起“全球紙版游戲挑戰賽”。
如果擁有足夠的創造力、足夠的觀眾,也許,“拆客空間”里這些愛拆、會拆的孩子,明天也能成為凱恩,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游樂場”。
(作者單位:南京市中央路小學)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