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打造卓越教師隊伍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5年07月14日 10:46教育裝備網
■ 搶占未來教育制高點,迫切要求鍛造一支具備卓越數字勝任力的教師隊伍
■ 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需要體現在行動成效上,要著力推動標準引領、機制賦能、實踐創新的相互統一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實施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數字賦能教育教學改革、教師發展模式數字轉型、教師發展數字資源供給、教師發展數字治理、數字教育教師國際合作等六大行動,試圖破解數字教育時代教師的發展問題。
教師是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關鍵,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深刻影響著教育數字化戰略的成色。全球范圍內,歐盟、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已經將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和人工智能素養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搶占未來教育制高點,迫切要求鍛造一支具備卓越數字勝任力的教師隊伍。
《通知》提出的六大行動超越了教育技術應用的淺表層次,直指數字時代教師能力的系統性重塑,為打造適應數字時代、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繪制了清晰藍圖。這是回應人工智能時代教師關心關切和期盼的關鍵之舉,更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應有之義。
《通知》將“提高教師數字素養”置于首要位置,明確了“教師數字素養”在整個行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著力構建標準引領、培訓賦能、測評驅動三位一體的素養發展體系。此外,《通知》明確將教師數字素養深度融入教師資格認定、教師評價改革、師范生培養、資源建設、國際交流等各個環節。
提升教師數字素養,需要依靠數字賦能教師發展的兩大路徑。第一條路徑是實踐驅動的路徑,即通過深化教師數字教育實踐來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第二條則指向機制賦能的路徑,即通過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的制度要素來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前者要求加強智慧校園、數字課堂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研發基于大模型的教師智能助手,全流程支撐教研備課、作業管理、學情分析、學生評價等工作,并推動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讓教師在真實場景中開展數字化實踐創新,通過實踐與應用來深化對技術的理解和駕馭能力。后者則要求完善師范院校改革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師培訓數字化改革,要通過建立教師終身學習積分制度、建立跨區域教師發展協作體、強化名師引領和協同共享等促進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
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需要體現在行動成效上,要推動標準引領、機制賦能、實踐創新的相互統一。具體而言,需要關注三類成果的總結。第一,構建完善的教師數字素養標準體系。這是整個行動的奠基性成果。通過制定教師智能素養標準、校長數字能力標準、高校教師數字能力框架,并修訂教師專業標準、師范生能力標準嵌入數字素養核心要求,形成覆蓋不同角色、不同階段,科學分層分類的能力標準體系。這將為教師培養、培訓、評價提供統一的標尺。第二,形成可推廣的教師專業發展數字賦能模型。這是機制創新的主要體現。要通過全國上下的集體探索與實踐,總結提煉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論和運行框架,包括但不限于精準研訓模型、自主學習模型、協同發展模型、數據驅動治理模型等。這些模型的成熟與推廣,將全面提升教師發展的效率和質量。第三,培育豐富的數字教育創新實踐。這是行動成效的最終檢驗。要通過賦能行動,在一線催生大量具有推廣價值的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鮮活案例。例如,有效運用AI助手實現精準教學、個性輔導、高效管理的課堂實踐,成功探索人機協同教學、大規模因材施教、沉浸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這些創新實踐的積累、遴選和推廣,將直接證明素養提升和模式轉型的價值,并為教育整體變革提供樣板。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以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重塑近1900萬教師隊伍的能力與結構是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重任。站在歷史新起點,我們必須自覺扛起使命擔當,充分把握數字環境帶來的賦能機遇,持續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創新路徑,為建設教育強國鍛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且能引領未來的卓越師資隊伍。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