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南州277萬師生用信息技術彌補城鄉、校際差距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1年01月18日 09:24教育裝備網
2020年11月10日,全國民族地區“智能教育試驗區試驗校”教研活動暨教育信息化與學科創新融合智慧課堂研討活動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舉辦。在當天,興義市陽光書院與黔西南州冊亨縣者樓中學依托“金州教育云”“一線相連”,兩班學子同步開啟關于《折疊中的勾股定理》云端互動學習。整節課運用信息化技術創設高效、互動和個性化教學環境,師生互動頻繁,特別是折紙中所滲透的數學知識、數學中所蘊含的折紙藝術,讓人嘆為觀“紙”。
在外地,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全國民族“智能教育試驗區試驗校”專家、“智能教育試驗區”業務負責人、相關教研人員等4.2萬余人同時“云參會”。“這是我們黔西南州277萬師生近年來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改善、補齊城鄉、校際教育教學工作不平衡的一種有力方式!”黔西南州教育局黨組成員、工會主席封蠡說。
實名注冊“網絡空間”,師生互幫互助共成長
興義市紅星路小學富康校區是由富康實業集團出資、興義市百年老校紅星路小學承辦的新學校。自2016年8月辦學以來,短短四年多時間就創立了品牌。“學校發展得這么好,主要得益于全校師生利用好了網絡學習空間。”校長龍或毅告訴記者。
富康校區教師梁丹丹說:“到學校后,對我成長幫助最大的就是州里金州教育云平臺‘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在這所新學校,和梁丹丹老師一樣,經常到“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里取長補短的教師還有很多。
截至目前,富康校區僅本學期就已經上傳語文課件1751份。“這些上傳的課件,每一件都凝結了老師們的心血。”龍或毅認為。學校還多次與興義市洛萬中心小學、豬場坪田灣小學、普安三小開展遠程同步課堂教學活動,在互動中提升了教師們的業務能力。
不僅僅是教師建有“空間”,在學校就讀的3376名學生也都有著自己的“空間”。“哪個學生每周到空間里逛了多少次,到學校后臺查看一目了然。”梁丹丹說。在“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帶動下,富康校區這所新學校的辦學效果一年上一個臺階。學校先后獲評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全國網絡空間示范校等,教師王麗執教的《數學廣角—推理》被載入中央電教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資源應用案例庫。
目前,黔西南州1718所學校全部接入互聯網,網絡覆蓋率100%;1718所學校實名注冊“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學校空間達1550個。
大數據幫忙,教育教學更加精準有力
自從嘗到“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甜頭以后,興義市陽光書院的程文聞老師就再也離不開了。“不但可以借鑒學習別人的好教案和好教法,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更是點對點的高效精準,這給我們教師省了不少力。”
興義市陽光書院積極依托“金州教育云”和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運用“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實現了教師空間、學生家長空間以及學生個人空間100%注冊,學校“云教研”“云學習”“云參會”“云課堂”“云直播”“云交流”“云扶貧”等都可以在網上完成。
近兩年來,全州組織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培訓及網絡教研人數達6萬余人次,不少學校的教師已成為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高手,他們以網絡學習空間為研修載體,通過集體備課、觀課磨課等,幫助包括田景霞、李金艷、劉秀祥等在內的一批名師、名校長快速成長。“自搭建起金州教育云平臺實行裝備建設、技術應用、師資培訓、管理服務四同步后,全州形成中心校帶教學點、一校帶多校、強校帶弱校、優秀教師帶其他教師等工作模式。”教育部民族地區“智能教育試驗區試驗校”建設項目專家組成員、黔西南州教育局教育裝備科負責人黃繼良說,自己現在為項目走到全州每一所學校都受歡迎。
黔西南州各地各校還采取“互聯網+課前協同備課”“互聯網+平臺在線直播”等方式開展交流幫扶合作,共享智能教育推廣運用改革發展新成果;依托教學診斷與質量監測分析平臺,結合現代測評理論和大數據技術,構建完整學業過程數據庫,多層次精準診斷形成“一校一案”“一科一案”“一師一案”和“一生一案”及高、初中和小學質量分析報告,精準施策,補齊短板,提高質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用好信息技術這一劑妙方
在教育脫貧攻堅戰中,黔西南州依托信息技術手段,探索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疑似輟學預警班主任直報系統、“大家訪”摸排系統,對6至16周歲人員開展地毯式排查,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開展數據資助,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子應助盡助。“因為有信息技術這個高手幫忙,我們在學生的控輟保學和精準資助上就沒有費多大勁。”黔西南州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陳泰權說。
2019年、2020年暑期,寧波為黔西南州培訓教師72000人次。全州推進“在線一課雙師”,主講教師在“云端”把課送到遠端缺師少教的農村中小學或教學點。州內外優質校與本地其他各校或幼兒園通過網絡平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開展網上研討共300余次,實現對教師專業發展有效引領和支持。
冊亨縣民族中學辦公室主任、2023屆興冊班語文教師黃成姣通過到興義一中“興冊班”跟崗學習時發現,即使是在州首府所在地興義市,發達地區與內陸地區的教育“鴻溝”也是顯而易見的,她希望偏遠地區的學校教師能通過熟練掌握信息技術來彌合這道看不見的教育“鴻溝”。
“我們黔西南州興義市境內的馬嶺河峽谷極為險和壯,我們讓州內外優質教育資源越過了這條大峽谷,為優質均衡打下了堅實基礎。”封蠡感慨地表示。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