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鄞州放大優質資源 實現同頻共振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12月08日 15:18教育裝備網
近日,寧波市鄞州區舉行首批基礎教育集團擴容暨第二批基礎教育集團掛牌儀式,擴容8個教育集團,新增14個小學教育集團、18幼兒園教育集團。至此,鄞州區已形成59個教育集團,構建了“名校+新校”“名校+一般校”“城區校+農村校”“中心校+農村校”等多種模式,義務教育優質品牌集團化覆蓋率超過50%。
擴大優質資源,解決群眾的入學需求
2017年,鄞州區確立“抱團發展”的辦學理念,組建6個初中教育集團、9個小學教育集團、12個學前教育集團。
為深化集團化辦學成效,鄞州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集團化辦學工作,區人大專題調研,將“集團化辦學”列入常委會議題。
鄞州區教育局專門出臺了《關于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意見》,在教師編制、崗位設置、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每年至少安排480萬元,主要用于集團化的運作管理、教育科研、文化重構和特色打造等,推動內涵發展。
鄞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是該區首批組建的小學教育集團之一,原幸福苑實驗學校成為鄞州第二實驗小學的幸福校區。在教育集團成立之前,鄞州實驗二小連續幾年生源爆棚,每年都有200多名學生面臨分流;而幸福苑實驗學校曾經歷過國有民辦與公辦學校的辦學體制轉變,面臨著學區老化、生源銳減發展活力下降等多個學校發展的痛點。
該教育集團成立后,搭建起資源共享平臺、教師交流平臺、學生互通平臺,實現七大融合;建立教師崗位動態流動機制,開創集團“聯合授課制”,使優質教師能量最大化;在校區間實行學科教研聯動,建立“邊界模糊型”科研團隊。
在為期三年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帶動下,三校區不同程度獲得增值,尤其是幸福校區,撬動了發展內核。一位幸福校區的家長在給校長的信中寫道:“起初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這里,經過一年的學習,孩子進步非常大,我所有的擔心都釋懷了。”
借助集團化辦學,該集團的生源也實現了內部各校區調劑,分流人數大幅降低,切實解決了群眾的入學需求。
盤活教師資源,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2017年10月,寧波市第七中學與鄞州區橫溪鎮中心初級中學組建成寧波市第七中學教育集團。2019年8月,該教育集團又吸收寧波市四眼碶中學為北校區。至此,該集團形成了以寧波七中為核心的“一核雙翼”緊密型教育共同體。
優秀的師資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寧波七中教育實行新教師“名校代培,按需分配”,橫溪校區部分新教師來到南校區或北校區頂崗實習,同時南校區和北校區也派遣相應比例的骨干教師到橫溪校區交流任教。南校區寧波市學科骨干教師沈海明、寧波市教壇新秀一等獎獲得者王霄迪等一批骨干教師先后來到橫溪校區交流三年,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同時,寧波七中教育集團在三校區中選拔優秀的骨干教師和骨干班主任為學科導師和班主任導師,成立導師工作室,通過帶徒的方式幫助中青年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寧波第七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崔景剛說,七中教育集團以教師的發展為依托,積極促進各個學校之間的資源互換,實現了集團內部各個校區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加速了一大批優秀教師的誕生。
“東西貫通、幸福走動”是鄞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師資流動的行動綱領。教師張衛平是第一批從幸福校區流動到東校區任教的老師,她加入了學校的名優班主任工作室,還參加了三校區年級組備課,在班主任管理和教育教學上都有質的提升。“正是這樣‘團構’的力量,引領我不斷成長。”張衛平深有感觸。兩年來,共計有50余名教師在校區間進行交流,盤活了優質師資。
開展教育幫扶,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同頻共振”
為了推動集團化辦學工作落地生根,鄞州區建立健全對名校集團和教育共同體“捆綁式”管理成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名校教育集團、教育共同體的年度考核評比工作。
寧波市曙光中學教育集團由一所城區學校(曙光中學)、一所農村學校(云龍鎮中學)和一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朝暉實驗學校)組成。其中,朝暉實驗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相對比較薄弱。
在考核評價體系的倒逼下,該集團積極“填谷造峰”。曙光中學與朝暉實驗學校采取“支援協作”的教學融合模式,由曙光中學接管朝暉實驗學校初中的教學工作,派遣優秀教師完善朝暉實驗學校的課程體系,建立教學常態化管理,開展動態化課堂分享,實現教育資源持續性共享。
“兩所學校還達成創新性共識:品學兼優的朝暉實驗學校初中部學子,可到曙光中學‘留學’。”曙光中學校長周建立表示,這一舉措意味著集團間進一步開放課堂、開放教育資源,兩校學生融合邁入實質性階段。
在集團化辦學的助推下,各集團校區間積極開展“互聯網+義務教育”工作。寧波七中三校區各自建立了同步課堂專用教室,南校區與橫溪校區啟動了同步課堂,借助名師骨干同步授課,從數學一門學科逐步發展到數學、語文、英語三門學科,實現資源共享。
除了集團內校際間的幫扶,鄞州區還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走出去。今年8月,寧波李惠利幼兒園教育集團接到了一個新任務,將于2021年9月新承辦一所4000多公里外的新園區——對新疆庫車市應麟幼兒園以托管模式進行援助辦學,鏈接李惠利幼兒園教育集團成熟的課程經驗和特色活動。
近年來,鄞州區以“互聯網+”模式結對浙江省內衢江、寧海等地學校,還與吉林省延邊州和龍、延吉等地的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在承擔教育扶貧使命的同時,積極實現集團化辦學模式在更大范圍內的“同頻共振”。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