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發布通知清退超期研究生 研究生培養如何強化過程管理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11月19日 14:10教育裝備網
近日,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清退博士研究生52人,其中入學時間最早的一人為2002年入學,已經“讀博”18年。無獨有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也先后發布通知,對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研究生作清退處理。而不久前,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官網發布了敦促即將學習期滿的2013級博士研究生、2017級碩士研究生共308人盡快答辯的通知……
近年來,研究生被清退、被敦促答辯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高校為什么會做出清退之舉?清退的依據是什么?在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上,除了嚴把出口關,還可以做些什么?
清退有章可循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負責人介紹,今年5月至11月,川大已先后有22個學院發布了《研究生退學處理決定公告》。本次被清退的學生,均屬在規定期限內未完成學業的情況。自5月份以來,川大已對300余名“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學業”且“無法聯系”的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部分來校領取書面退學決定書的研究生不在公告名單內。
清退的依據是什么?四川大學研究生院負責人表示,2017年教育部出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指出“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予退學處理”,其中明確包括“學業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或者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鐘柏昌介紹,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我國將“完善和落實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分流退出,做好學生分流退出服務工作,嚴格規范各類研究生學籍年限管理”。
“上述學校堅決清退過度延期未畢業研究生的做法,屬于有章可循,也符合國際慣例。”鐘柏昌說,從人才培養規律看,我國大部分高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較為寬松,一般為碩士生6年、博士生8年,如果研究生在最長學習年限內無法達到預定培養要求,表明其可能缺少可塑性和相應的學習能力,也可能與攻讀的專業和學位存在嚴重不匹配。對于前者,可以按規定清退;而對于后者,應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提前為學生提供可能的分流機會。
今年秋季開學,南京大學也對300多名即將學習期滿的研究生進行了督促和預警。
“每年9月開學初,我們都會要求各院系及時統計博士生資格考核仍未通過、開題報告未通過、無導師指導、進入延期年限、進入最長修業年限的博士生狀況數據,根據其學業狀況進行相應等級的學業預警,同時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確保院系、導師充分履行立德樹人職責。”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張亮說,“如果這樣學生還不能完成學業,該清退就必須清退!”
嚴管更需厚愛
研究生是我國高層次人才的儲備軍。在鐘柏昌看來,研究生清退應以幫扶和預警為前提。
“大部分被清退的研究生,其主要原因是無法完成合格的學位論文。他們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確實遭遇了困難,或走了彎路,抑或缺少關鍵的研究資源。換言之,他們首先是需要幫扶的對象,而非懲戒的對象。從這個角度上講,精準教育幫扶比清退更重要。”鐘柏昌說。
他認為,從教育培養的角度而言,培養單位要做好周期性摸底調查,提前做好預警,及時識別存在延期風險的研究生。在明確對象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導師小組進行“聯合會診”,為其學位論文的改進提供方向性指引和建設性意見。也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等途徑,為缺少研究設備、環境的研究生創設符合其需求的研究條件。
著眼于提高培養質量,關心幫助每一名博士生成長成才,南京大學采取學校、院系、導師與博士生本人共同協作的方式,通過提前預警、過程幫扶,干預和解決博士生學業障礙,助力博士生學業推進。
“我們更重視培養標準的制定,明確博士生導師是‘立德樹人第一責任人’的教育文化觀,引導博士生導師做好博士生求知的指導者、學術的引路人和品德的垂范者。”張亮說,2020版培養方案根據各自學科特點科學制定評價機制,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博士學位授予質量標準回歸博士學位本質內涵,把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作為唯一依據;加強對科研能力的評估考核,把代表作的創新性作為評估考核的主要標準,努力推動學位標準的多元化形式;同時,構建了以分流淘汰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控制機制,通過博士資格考核和彈性分流機制對博士生培養質量起到了加壓促優、正向激勵的作用。
強化過程管理
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召開之后,著眼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各地各高校進行了相關改革探索。
在鐘柏昌看來,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升無法一蹴而就,樹立過程質量的持續改進意識非常重要,這也是《若干意見》中“嚴抓培養全過程監控與質量保證”的題中之義。
我國研究生教育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導師責任制,且起到了較好的效果。然而,在強化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和研究生導師規模不斷擴大的新時期,對相當一批導師而言,單一的導師責任制力有不逮,尚需建立健全專業的學術治理架構。《若干意見》中也提出“二級培養單位設立研究生培養指導機構”。那么,該“指導機構”究竟該如何構成?
鐘柏昌舉例,大連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建立的學位點點長負責制,有別于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在研究生培養的橫向統籌和過程管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此為思路,建立健全二級單位的博士點、碩士點點長負責制,就可以建立由點長作為核心成員的二級單位研究生培養指導機構。
針對導師與研究生失匹的問題,特別是研究選題與學生能力或興趣不匹配,導致研究進度和質量始終在低位徘徊的情況,鐘柏昌建議導師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學術志向,結合其專業背景和能力基礎,因材施教,在導師研究旨趣和學生發展方向上保持一定的張力和平衡。
此外,針對“吃大鍋飯”的研究生指標分配方式,鐘柏昌建議要建立基于績效考核的招生指標動態分配制度。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較高的培養單位和導師,可適當擴大招生規模,否則應減少招生指標,以切實推動研究生教育提質增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