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溫:葉爾羌河畔書寫無悔人生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11月10日 09:53教育裝備網
“您打算在這里干多久?”
“后半輩子。”
不假思索的回答讓記者有些猝不及防。說這話的是新疆喀什市莎車縣第一中學黨總支書記蔡軍溫。4年前,蔡軍溫辭去公職,落編莎車,開啟了人生的后半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斷了后路,全力以赴”。
連續8年獲評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優秀校長”,蔡軍溫當時的選擇在同事看來“讓人難以理解”。教育局、學校多次挽留也沒能動搖他辭職援疆的決心。唯獨收拾行李那天,年過七旬的母親一句“你真的要去嗎”,讓身為家中長子的蔡軍溫頓時紅了眼眶。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角的莎車縣是新疆人口第一大縣,也是新疆最后10個未脫貧縣之一。
蔡軍溫與莎車的緣分始于2014年,當時莎車縣分管教育的副縣長來山西招聘,多次盛情邀請他去莎車縣的學校任職,這讓蔡軍溫的內心產生了一絲去看看再作決定的想法。2015年暑假,蔡軍溫第一次踏上了莎車這片土地。
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個別教師連板書都寫不好……行走在校園,眼前的景象讓蔡軍溫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留在山西是錦上添花,來莎車卻是雪中送炭”,20多年不變的教育情懷與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交織在一起,讓蔡軍溫最終作出了留下的決定。
莎車縣第一中學是當地規模最大的高中,學生數量超8000人,“船大難調頭”是蔡軍溫被任命為學校黨總支書記后面臨的困境。
改變從建章立制入手,他力推學校層級化管理,把學校劃分為6個校區,下放管理權,每個校區由一套領導班子負責,明確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
“實行層級化管理后,學校變得有秩序起來,現在事事有人負責,每個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從外地培訓回來,莎車縣第一中學政教科主任瑪依努爾·艾麥提發現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干部職工干勁十足。
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學。在干事創業的心態面前,教學生態的變革也在悄然發生。以問題為主線打造高效課堂,從滿堂灌到帶著問題學,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大興教研之風,在上海援疆教師的帶領下,每個年級和教研組實現聽課、評課常態化,教師輪流上公開課。
“以前,不少老師抱著不出事的態度應付教學;如今,每堂公開課教室后面都坐滿了各校區趕來聽課的老師。”在莎車一中教師阿娜古麗·馬木提看來,來自內地先進的教育理念,讓本地教師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
目睹了信息化給內地教育教學帶來的巨大變革,在蔡軍溫的推動下,莎車一中加快了信息化建設的腳步。占地90多平方米的錄播教室將于本學期投入使用,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普通話模擬測試系統先后建成,讓莎車一中的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
愛國主義教育也是蔡軍溫常抓不懈的工作。他號召校領導帶頭上思政課,集體備課,自己也承擔了幾個班的思政課教學。他堅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升國旗儀式、課前三分鐘、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持續深入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師生心中牢牢扎根。
4年多來,迎來送往了一批批援疆教師,但蔡軍溫始終堅守在這里,忘我工作讓他的心臟不堪重負。“去年,蔡書記回內地做心臟搭橋手術,不到20天就返回了工作崗位,大家都是事后才知道。”瑪依努爾·艾麥提感慨地說。
讓蔡軍溫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攀升:2020年高考本科上線率為42.99%,比3年前翻了一番。
除了高考成績,變化最大的,還有當地老百姓對教育的態度。蔡軍溫告訴記者,過去,當地不少農牧民對教育重視不夠,寧愿讓孩子輟學在家,撿棉花貼補家用,看到教師來勸返,就把孩子藏在草垛里。
“有一次,一位家長隔著欄桿看到自家孩子穿著干凈整潔的校服正做廣播操,竟然激動地落淚。”這一幕讓蔡軍溫從未如此強烈地感受到教育的價值所在,也堅定了他扎根莎車的信念。
奔流不息的葉爾羌河滋養著莎車100多萬各族群眾。不知不覺中,蔡軍溫口中的莎車從“他們”變成了“咱們”,在內心深處,葉爾羌河河畔的這片土地已經成為他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
(南疆地區報道組成員:高毅哲 蔣夫爾 唐琪 焦以璇 武冰潔 執筆:焦以璇)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