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樂:巧用“加減法”盤活農村教育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11月03日 09:44教育裝備網
今年秋季開學前,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南豐鎮玉帶村村民白龍珍和高華帶著一份有18名村民簽字的“聯名信”找到了時任南豐學區渠灣小學校長樊有孝。村民們的“訴求”很堅決,要求把村小并入南豐寄宿制小學,這讓正在為此事“發愁”的樊有孝心中一喜。
“教學點學生少,加之教師年齡老化,教育教學質量滑坡,校園缺乏生機和活力。家長們有些著急,我們更急。”樊有孝說,上世紀80年代,渠灣小學有400多名學生。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學生數量逐年減少,2017年減少到80多人,2019年成了49人,今年開學前就只剩下18名學生。
不只是渠灣小學,與之鄰近的炒面莊小學和邊莊小學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這幾年,圍繞教學點的“去”與“留”,南豐學區曾多次密集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村民、村干部、老師和鎮上的意見。在村民自發自愿的基礎上,今年秋季,渠灣小學、炒面莊小學和邊莊小學整體并入南豐寄宿制小學,一起并入的還有教師和多媒體教學設施等教育資源,困擾樊有孝多年的難題迎刃而解。
“農村學校要提質發展,優化整合資源是有效的路徑之一。但‘撤點并校’并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哪怕只有一個孩子,我們也要想方設法保留教學點。”南豐學區校長史得紅介紹說,并校后的優勢也顯而易見,“盤活了教師存量,年輕教師全部到一線,課堂有了活力;班上學生多了,有了互相學習、相互比拼的氛圍,老師講起課來更有勁;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了起來,學校充滿了歡聲笑語……”
南豐學區的變化并非個例。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農村“麻雀型”學校增加,為解決“城鎮擠、鄉村弱”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民樂縣大力開展農村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將50人以下規模較小學校向鄰近50人以上規模較大學校進行適度合并,推進農村小學優質均衡發展。
據統計,2017年以來,該縣按照就近入學、方便家長的原則,合并小規模學校94所,分流學生近4000人、教師550人,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與此同時,積極構建“兩高四初十小十五幼”城區教育布局規劃,進一步擴充城區教育資源,新增學位4500個左右,有效緩解了城區“上學難、上學擠”和“大班額”等難題。
為解決撤點并校后學生上下學路途變遠、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縣財政每年撥付補助資金170多萬元,由縣運輸公司提供正常運營車輛進行運送,學校則安排專門教師每日隨車負責學生上下學運送途中的安全管理。此外,學生中午統一在食堂就餐,讓家長騰出手務農務工搞生產,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并校重組后的農村學校如何提質呢?師資隊伍是關鍵。民聯學區是民樂縣最早探索撤點并校的學區之一,2016年全學區有20所學校,其中50人以下的教學點就有15所,通過撤點并校,目前該學區只剩下6所學校。“撤點并校的最大好處在于盤活了教師資源,激發了教師隊伍專業成長內驅力,從而帶動了農村教育向優質和特色雙向邁進,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民聯學區校長劉佳國欣喜地說,在近幾年的全縣小學生學業質量檢測中,民聯學區一年一個臺階。2019年,超越了城區名校,躍居全縣小學“榜首”。
邊玉玲原來所在的六壩學區東上壩小學只有6名教師、30名學生,除了帶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外,她還要兼帶音、體、美等課。2019年,東上壩小學并入六壩小學后,邊玉玲只負責四年級一個班的數學課,“過去,班上學生少,缺少精氣神,上課基本上是自說自導,沒有激情和活力。現在,班上學生多了,學生們爭相回答問題,合作探究的氣氛熱烈,我上課也有了激情。”
變化的不止于此。到六壩小學后,邊玉玲的時間“富裕”了,一輪“聽評課”、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走下來,她感覺自己和其他教師相比“差距很大”。在反復和“新同事”學習、交流的過程中,邊玉玲找到了自己的“教學節奏”,去年12月她被評為校級骨干教師。
這和教師隊伍的重組不無關系。為進一步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近年來,民樂縣還通過完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輸血”與“造血”并重,通過送教下鄉、聯片教研活動等多種形式倒逼年輕教師成長,推動了縣域內各學區、校際間的師資趨于均衡。同時,積極拓寬教師補充渠道,2013以來共補充新教師439名,全部充實到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
據統計,近兩年,該縣累計實施教師輪崗交流458人次,中小學校長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14738人次,招聘優秀年輕教師132名,調整優化中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72名,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不斷優化,并形成了省級37名、市級235名、縣級402名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和名師等優秀人才組成的骨干教師團隊。
“通過學校布局調整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提高了辦學質量和效益,逐步構建起了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教育布局結構,促進了全縣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穩步、優質發展。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農村學生的學習、生活、運動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發展空間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全面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推進奠定了基礎。”民樂縣教育局局長李林學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