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榮成:推著教師“跑”起來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11月03日 09:42教育裝備網
山東省榮成市三面環海、南北狹長。近年來,美麗的風景吸引了大批外來務工人員。對榮成教育來說,面臨著三大難題:一是沿海鄉鎮外籍學生多、優秀師資短缺,二是城郊學生不斷減少、教師嚴重超編,三是市直學校學生數每年增加、師資明顯不足,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榮成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在穩妥推動兩輪“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基礎上,2020年榮成市在配置人力資源上堅持綜合施策,通過提前公開招考、核崗定編、推動輪崗交流等舉措,推動全市教師資源流動起來。
“靠水平”而不是“靠關系”
“今年初一新生持續增多,班級由原來的14個增加到16個。同時,學校還有將近10名教師退休。沒有教師,怎么開學?多虧了市教體局6月底提前組織招考,為我校招到了10多名新教師,暑期沒開學教師就到崗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榮成市實驗中學校長劉軍波說。
今年,在精準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全市城鄉學校的教師需求,市局組織對14所學校空缺的100個教師崗位在全市公開提前招考,招考范圍是有3年以上鄉鎮教學經歷、成績優秀的全市教師,整個招考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外地評委現場打分、結果現場公示,市紀委、人社局專員全程督導。對沒報滿的學科崗位,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嚴格落實低分淘汰制。
此次對缺崗教師的公開選拔,一方面杜絕了小城市工作調動中的人情往來;另一方面,也大大緩解了一部分城鄉學校教師不足、教師老齡化的問題。最終,全市共遴選了54名教師與缺崗學校簽訂聘任合同,在今年新畢業師資沒到崗之前,全部充實到一線教學崗位。
“不想動”不代表“不能動”
榮成市第三十二中學是一所城郊鄉鎮學校。一直以來,教師超編嚴重。該校距離市區近,班級學生也少,教師教學壓力小,大家都不愿意離開。今年,在市局統籌下,榮成市第三十二中學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穩步推進了“核崗定編”改革。
首先,學校將核定崗位明確到各組、處、室,公開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其次,通過競聘演講、民主評議與百分考核成績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崗位競聘。最后,成立了由校長、班子成員及各層面優秀教職工代表組成的競聘工作委員會,對競聘人員公開打分,評定結果交給全體教師審核。公平、公正、公開的競聘結果,讓大家心服口服。核崗定編后,該校5名教師赴學區內其他學校轉崗工作,12名教師分流到缺崗學校。
“雖然學校教師人數比以前少了,但每個教師各司其職,工作量、課時量全部達標。改革解決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將工作量和業績與考核獎、績效工資掛鉤,激發了教師隊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現在有活,大家都搶著干。”校長梁德華說。
按照類似的辦法,今年暑期榮成市共組織8所超編學校分流教師61人。
“要數量”還要有“高質量”
組織學校核崗定編、教師交流輪崗,不是把年老體弱、業績落后的教師交流到邊遠鄉鎮,最重要的是人員搭配得當,教育改革形成合力。為確保交流教師數量和質量均達到要求,榮成市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市教體局聯合教研培訓中心設置了農村薄弱學科崗位。一邊由城區優質學校選派16名優質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任教,另一邊由農村薄弱學校選派17名有發展潛力的教師到城區學校跟崗學習。雙向交流進一步帶動了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其次,由4個聯盟學校核心校牽頭,在上述所有方案穩步推進后,根據聯盟內教師余缺、薄弱學科建設情況,統籌開展好教師交流工作,全市各聯盟共有389名教師參加聯盟交流。
最后,對帶編分流、轉崗交流、跟崗學習的教師,依托教師成長學院,落實全員精準培訓,并將培訓結果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審等內容直接掛鉤,確保上崗教師人人在專業上都能過關。
“組織缺崗教師招考、落實核崗定編和推動輪崗交流等舉措,一方面,促進了縣域內教師的合理流動,優化了教師的資源配置;另一方面,流動也使得部分教師有了崗位危機感,工作積極性得到了提升。”榮成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張永波說。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教體局)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