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整合社會育人資源,推進中小學德育綜合改革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10月13日 10:52教育裝備網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的小學放學后校內托管服務升級,適度擴大了托管服務面,線上辦理托管手續,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的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近年來,寧波市教育系統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載體,將德育這項“鑄魂工程”滲透到課堂教學各方面,延伸到實踐育人的各個環節,全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建立長效機制,構建德育工作大格局
近年來,寧波整合社會育人資源,把德育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統籌推進中小學德育綜合改革,形成了以德育課程、學科課程、文化課程和實踐活動組成的課程體系,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梯次推進。
在推動德育綜合改革的過程中,寧波牢牢抓住“德育課程是貫穿始終的靈魂”這條主線,推動中小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針對不同學段學生分層分類開發愛國主義校本讀本,打造愛國主義課程體系,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同時,各學科課程和文化課程與德育課程橫向貫通,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要求。寧波編印了《養正毓德》等100余種德育特色校本讀本,分層分類開發了600多個學科德育優秀案例。
寧波各級各地各校不斷完善德育工作領導機制,建立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成立了寧波市班主任專業發展指導中心、寧波市德育發展研究指導中心、寧波市學科德育教研基地“兩中心一基地”,構建德育工作大格局、融格局。
豐富德育載體,創建文明校園提升辦學品質
新學期伊始,寧波市北侖區泰河學校以“爭做光盤行動小使者”為主題開啟了開學第一課。從上學期開始,該校就開展了“1+N”光盤稱重活動,通過給班級的泔水桶稱重排名,加強惜物教育。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每名學生都自覺參與到光盤稱重的行動中,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文明校園創建中,寧波筑牢青少年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根基,引導學生將個人的夢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事業中。經過3年創建,全市市級文明校園總創成率達44%,區縣級100%全覆蓋,學校總數達到329所。
記者發現,在文明校園的創建過程中,寧波“一地一策”“一校一品”的校園文化品牌初步形成,并以德育內核驅動學校建設發展。
“創建文明校園,就是辦高品質的學校。”寧波象山縣丹城第五小學校長孫忠心介紹,該校以“蒙以養正”為訓,弘揚“做正事,樹正人,弘正道”的教學理念,讓傳統文化與“養正教育”相融合,促進了學生良好素養養成,也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發展。
寧波不斷創新和豐富德育工作的載體,從德育課程系統化、傳統課程主題化、社團育人多樣化等多個層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開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實踐活動,以及經典誦讀、道德模范、傳統戲曲、非遺傳承進校園活動1500余場,開發優秀社團課程300多門。
文明校園創建還倒逼校園硬件環境和文化環境雙提升。2018年至2020年,寧波新改擴建中小學78所,去年全市繼續實施薄改項目19個,改造面積達19萬平方米。在寧波的中小學,校史館、文化長廊、文化雕塑等都轉化為隱性的德育資源,營造了“一草一木可勸學,一墻一壁皆育人”的良好氛圍。
拓展德育空間,將社會資源納入教育體系
寧波不少中小學紛紛走進社會實踐大課堂,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習。近年來,寧波持續推動“百萬學生走進社會實踐大課堂”,研學基地(營地)建設,將社會資源納入教育體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立市級社會實踐大課堂資源基地111家,市級示范性基地22個,開發市級社會實踐優秀課程92門。
如何將互聯網這一最大變量轉化為德育教育的最大增量?寧波以此為契機尋求突破點,從今年秋季開始,校內托管服務實現全程線上辦理,家長和學生可以在線申請托管服務,進行課程選擇,參與課程評價,讓家校共育變得更加暢通、立體、高效。
每天早上,在寧波市北侖區小港學達小學門口,都有志愿者護送學生進校。這些志愿者是該校“紅色聯盟”黨建共同體的成員,有社區村委、書記主任、黨員教師、家長代表、社會志愿者等。該聯盟成立后,在學校附近開辟了停車區,增加了近30個車位,并做到人人參與,基本消除了校門口交通擁堵的問題。
“我們充分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發揮‘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作用,形成校內外推進德育工作的合力,共同繪制德育‘活’地圖。”寧波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毛才盛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