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縣域教育發展“快進鍵”——甘肅靖遠緊扣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全面發展激活教育改革內生動力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10月09日 09:33教育裝備網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教師發展中心和學生發展中心近日揭牌,39名省內外專家、名師齊聚,連續7天17場高標準、高質量培訓,全縣980名教師無一缺席。“解渴,這樣的培訓真過癮!”參加完培訓,靖遠一中語文教師馬平在朋友圈分享感受。
從2017年起,靖遠縣緊扣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全面發展兩個關鍵點,激活教育改革內生動力,學校特色辦學和質量提速實現“齊頭并進”,有力推動了全縣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破冰”行動,從最難啃的骨頭“下刀”
改革,源于3年前的全縣教育工作大會。2017年8月,靖遠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驗收,暴露出辦學分散、教育資源失衡,農村學校規模小等教育“頑疾”,提升教育質量成為靖遠教育的當務之急。
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加強教師和校長隊伍建設、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等一系列推動靖遠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相繼出臺,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開始“破冰”。改革從最難啃的骨頭“下刀”。靖遠確立了“高中向縣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鄉鎮集中、小學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資源向城區集中”思路和“先建后撤、相對集中、合理布局”原則,先后撤并布局不合理、辦學規模小、辦學效益差的中小學20所,同時建辦寄宿制學校4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
“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縣財政新增教育投入逐年提高。2017年至今,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約3.32億元。此外,依托‘全面改薄’等項目,所有學校舊貌換新顏。”靖遠縣政協副主席、教育局局長韓亮說。
為了讓“家門口的學校”更具吸引力,靖遠縣按照“組團發展、一強帶多弱”原則和“名校+分校,小學先行試點,初、高中跟進推行”思路推行聯盟辦學改革。目前,聯盟校由最初的4所發展到49所,涵蓋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個學段,逐步形成了資源共享、交流互動、同步發展的一體化管理格局。
激發動力,牽住教師隊伍建設“牛鼻子”
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尤其是師資不均衡,是制約靖遠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從2017年起,該縣出臺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重點引導城區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農村、薄弱學校流動。
可現實問題是,誰愿意輪崗到薄弱校,誰又愿意去鄉村?靖遠縣緊緊牽住教師隊伍建設這個“牛鼻子”,不斷完善教師績效工資制,堅持教師職稱評聘、評優選先向農村教師傾斜政策導向,形成了“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地位待遇越高”激勵機制。同時,統一教師職稱評聘業績量化標準,根據實際執行情況每年進行補充和完善,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
緊接著,2018年,靖遠縣推出校長職級制改革,一次性取消除全縣高中段外的所有鄉鎮教管中心和局屬校(園)行政級別,重新考核、聘任。“通過這兩項改革,我們建立了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和專家辦學制度,實現校長由‘職務’向‘職業’轉變,促進管理隊伍專業化發展,進一步激發教師隊伍內在動力。”韓亮說。
在此基礎上,靖遠建立了“教師發展中心—學科基地—中心教研室—教研員”四級教研體系和教師培訓成長網絡,通過走校教研、把脈課堂、名師工作室等形式,進一步打通城鄉壁壘,形成城鄉聯動、交流互補的教研訓一體化格局。同時,成立18個學科基地,由縣教研室組織選拔優秀教研員開展活動,促進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體藝教結合,搭建五育融合新“立交”
執教快30年的靖遠一中體育教師郭莉文怎么也想不到,學校推行體育課“走班制”教學模式,以往的“散養課”成了真正全員動起來的體育課。健美操隊先后有90余名學生分別被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錄取。
口風琴、扇子舞、腰鼓……北灘鎮中心小學的大課間活動讓人流連忘返。劉川鎮教管中心將全鎮藝體類教師整合起來,分科目、分日期統一開展“體藝走教”,讓每個學校每周都有一個下午集中開展各類社團活動。
靖遠縣不斷探索創新,形成了以“一校一特,文化立校”為理念,堅持“規范+特色”策略和“2+1+N”目標,并依托學生發展中心總樞紐,以學科基地、鄉村少年宮等為主陣地,積極構建起“一體兩翼、體藝雙馨”體藝教結合的特色化育人體系。
體育課程健體、藝術課程怡情、文化課程益智,三者相互支撐、互為補充,搭建了一條五育融合新“立交”,各學校體藝教育不斷提檔升位。同時,依托標準化教管中心,整合教育資源、優化管理機制、強化管理規范,每個中心所轄學校基礎建設、校園特色、校園環境、教學理念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是破舊立新,是完善和喚醒。通過由點到線、編線成面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我們看到了靖遠教育的未來和希望。”韓亮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