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9月28日 09:14教育裝備網
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滿堂灌”,到人人有問題,人人要發言的“滿堂彩”,講臺上是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講課、激發學生主動性的教師,講臺下是善于自主學習、想要成為課堂主人的學生,西藏林芝一中的課堂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所有這些變化都離不開四個閃閃發光的字——教育援藏。
在全國各地的支援下,西藏教育取得了用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歷史性成就。僅“十三五”期間,教育部直屬系統選派干部120多人次,選派援藏教師2400余人次,接收1300多名西藏教師赴內地培訓,為西藏安排5萬多名內地招生計劃,支持西藏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現代教育體系,幫助西藏教育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重大轉變。
讓更多學生在家門口也能上好學
今年高考前夕,一場遠程互動教學項目在北京和拉薩兩地同時啟動,北京市多所優質校的特級教師通過網絡對高考沖刺階段復習策略進行了深入講解,為拉薩高三學生和教師帶來了一場“及時雨”。
作為“組團式”教育援藏的先行者,北京成立教育教學管理團隊,一區對接一校,累計選派援藏教師四批215人次,覆蓋各個學段共5所學校。廣大援藏教師耕耘在拉薩教育教學一線,“一對一”“手把手”幫助當地教師提升理念、開拓視野,幫助拉薩市建立起一整套規范的教學教研制度,指導拉薩市設立高中學科基地校,從根本上促進了拉薩市教育教學水平提升。
著眼于推動拉薩教育現代化,如今北京深化援助模式,積極支持北京名校在拉薩辦分校。目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拉薩附屬中學已揭牌成立,為拉薩教育實現多語種、特色化辦學提供支持。人大附中拉薩幸福學校建設也在穩步推進,集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15年一體化辦學模式將為拉薩學子帶來高質量的教育。
北京、上海、廣東等17個省份的援藏教師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經驗,為雪域高原播下了優質教育的種子。
在日喀則,上海援藏教師團隊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引進規范化的教研制度和師資培訓課程,安排骨干教師和校長到上海中小學進行跟崗學習和掛職鍛煉,為每位學員落實帶教導師,進行全方位培養。
日喀則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新成立的學校,起步晚、底子薄。上海援藏工作隊將該校骨干教師派到上海優質職業學校進行為期3個月的專業培訓和下企業實踐,了解行業企業運作模式,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2019年共為該校培養了14名“雙師型”教師,有效提升了當地職教師資水平。
在林芝,一批年輕好學、責任心強、有培養潛力的教師與廣東援藏教育人才建立“一對一”“一對多”共學共研共進步的結對關系,廣東援藏教師帶動當地教師積極構建智慧課堂、建立學習研究共同體,使林芝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實現了省級課題“零”的突破,教師隊伍建設獲得長足發展。
推動西藏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西藏高等教育起步晚、數量少、規模小,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北京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30所高校勇挑重擔,分別支援西藏7所高校,依托各自優勢資源,圍繞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創新等領域加大對口支援力度,有效推動了西藏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從2016年起,西南交通大學先后選派32名優秀教授和副教授赴西藏大學開展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其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優勢,在幫助西藏大學組建工學院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新建了土木工程等6個工科專業,建設了60多個專業實驗室和實習基地,計算機藏文信息技術獲得西藏第一個博士點授權,為西藏工科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復旦大學教授鐘揚連續16年援助西藏大學,幫助西藏大學系統建立生態學學科體系,指導西藏大學申報獲批了該校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援藏干部、武漢大學教授劉星作為負責人主持了西藏大學生態學“一流學科”建設方案的整體規劃,并獲批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在武漢大學援助下,西藏大學生態學本科專業成功申報,形成了生態學專業本碩博完整的培養體系。
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學歷層次不高是制約西藏高等教育發展的瓶頸之一。對口支援高校通過在職攻讀學位、進修培養、掛職鍛煉等方式為西藏培養師資,增強西藏高等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
武漢大學組織由院士領銜的資深教師團隊和西藏大學青年教師聯合科研,手把手指導青年教師如何做課題、如何聯系內地高校,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近4年,武漢大學通過單獨劃線、降分錄取等方式為西藏大學教師提升學歷創造更多機會,共招收4名教師攻讀碩士研究生,12名教師攻讀博士研究生。
2016年以來,中山大學招收西藏民族大學定向培養研究生6人,同時接收52名教師和管理干部到中山大學掛職、訪學、參加課程進修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后接收6名西藏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教師到學校進行一個學期的進修,制定專門培訓計劃,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提升教師的教學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近3年先后有8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碩士、博士畢業生赴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和西藏農牧學院工作,提升了受援學校的師資水平。
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核心使命。為了提升西藏人才培養質量,多所援藏高校和受援高校開展學生聯合培養與交流。
從2012年起,西南交通大學與西藏大學啟動了“1+2+1”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西藏大學工學院學生第一、第四年在西藏大學就讀,第二、第三年在西南交通大學就讀。截至目前,共培養9個整建制班270多名學生,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為加大藏區醫學人才培養,武漢大學支援西藏大學醫學院開展醫學生“4+1”聯合培養,目前已經接受西藏大學醫學院4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到武漢大學第一、第二臨床學院進行臨床實習;中山大學接受西藏民族大學醫學部13名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到附屬醫院進行全程培養,助力解決藏區醫學人才缺乏問題。
發揮優勢助力西藏辦出優質教育
今年秋季學期,西藏的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學生拿到了統編語文教科書的同步練習冊,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完成的適合藏族中小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源。
“十三五”期間,根據教育部援藏工作整體部署,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以及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下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語文出版社,切實履行教育對口支援西藏任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充分發揮國家級教育智庫的科研優勢,對口支援西藏教育科學研究院,定期向西藏教科院捐贈教育書刊,指導西藏教科院成功申報國家課題。針對民族地區理科教育質量不高的問題,多次選派專家赴西藏開展針對性的專項培訓。中國教科院每年還為西藏教科院培養一名訪問學者,支持西藏科研隊伍建設。
2017—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與五省區藏族教育協作領導小組合作,共同舉辦了“首屆藏族五省區民族中小學漢語教師教學大賽”,幫助提升當地漢語教師教學水平。2019年人教社在拉薩舉辦義務教育英語骨干培訓班,培訓小學英語骨干教師130余人、初中英語教師110余人。
高等教育出版社對口支持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幫助藏職院搭建專屬的在線教育云平臺,免費接入國家資源庫,贈送多門職業教育數字課程,極大地推動了藏職院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和能力。
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脫貧攻堅,是語文出版社對口支援西藏的重點工作。語文出版社以學齡前兒童為對象,編寫出版了《幼兒普通話365句》,錄制示范音頻,并提供手機APP、電子繪本等多種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這是國內首部幫助貧困地區幼兒學說普通話的入門圖書和權威學習資源。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