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復位” 面向人人 因材施練——《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解讀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9月27日 11:09教育裝備網
《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1日正式發布。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對這份文件進行了解讀。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第一小學將踢毽子、跳皮筋、抽陀螺、滾鐵環體育項目引入校園,豐富學校體育活動內容,提高了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王華斌 攝
恢復廣義體育和廣義青少年體育的應有地位
王登峰表示,要理解這份文件的核心內涵,就要弄清這份文件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這份文件所指的融合,其實是廣義體育與狹義體育的融合。
“我們講到體育的時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體育指的是全體人民學習運動技能、經常性參加鍛煉、參加或觀看比賽,也就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從今天看,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目標。狹義的體育則是競技體育,更多是著眼于國際國內大賽,針對的主要是職業和專業運動員!蓖醯欠逭f。
在他看來,青少年體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青少年體育是指面向全體青少年的學校體育。狹義的青少年體育,則是為培養競技運動員所做的、圍繞一部分青少年的、帶有專業或強化性質的訓練和比賽,面向的是少數人。
王登峰認為,以前培養運動員是體育部門的事,而學校體育只剩下增強體質這個單一目標,沒有形成學會、勤練、常賽的完整體系,課程標準和評估也不完善。廣義體育、廣義青少年體育與狹義體育、狹義青少年體育的分離,是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在過去30多年連續下滑的根本原因。同時,狹義的體育也受到了很大沖擊,后備人才大量萎縮,兩邊都遇到了問題。
“體教融合,就是要恢復廣義的體育和青少年體育應有的地位,學校體育要真正發揮作用,這樣才能實現‘四位一體’的目標,增強國民健康素質,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競技水平!蓖醯欠逭f,“這份新的文件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廣義的青少年體育蓬勃開展,讓競技體育形成良性循環,讓兩者融合起來。從融合來講,也是廣義的概念和狹義的概念重新排座次的問題。沒有廣義的體育,狹義的體育就發展不起來,發展道路也不通暢!
面向人人是核心
王登峰表示,體育包括青少年體育應該是面向人人的,而競技體育的發展應該融入到面向人人的體育中去,這是一個核心理念。學校體育的發展要轉變觀念,從過去僅僅注重增強體質,向學會、勤練、常賽轉變,每一名學生都要學會至少一項體育技能。在《意見》中,有關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擴大校內校際比賽覆蓋面和參與度等諸多內容和措施,都是圍繞上述理念謀劃和制定的。
王登峰認為,如果《意見》能夠得到很好的落實,國民教育體系將成為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重要通道。
“如果廣大學生都學會踢足球,經常練足球,參與全員競賽,一定會有高水平運動員脫穎而出,其他項目也是同樣的道理。學校體育是培養競技人才最廣泛、最扎實的基礎,專門以培養競技運動員為目標的狹義體系就可以嫁接在這之上,而不必去另建一套體系。如果把原來針對少數人的資源,也投入到廣義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賽事中,那么國民教育體系培養高水平運動員是完全可能的,國外很多體育強國絕大多數的優秀競技運動員都是通過這種途徑培養起來的。如果兩家(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的資源合在一起,廣義的體育和狹義的體育就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國民教育體系里面,我們要培養各個行業的專門人才,體育人才也是其中之一。數學家并不是從幼兒園、小學就專門學數學的。同理,要培養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只會打籃球是不夠的,也需要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蓖醯欠逭f。
搭建競賽體系、因材施練
王登峰表示,要想實現狹義和廣義的青少年體育的融合發展,在面向人人的基礎上實現培養人才的目標,一個核心任務是要建立和完善學校體育的教學、訓練和競賽體系。
“教育經常講因材施教,體育也應該因材施教、因材施練和因材施賽。因材施教,是要在學生的興趣和學校的場地、師資等條件中找到平衡點,選定要教會的運動項目;因材施練,是要建立運動處方,根據學生體質狀況,確定課余訓練時練什么項目、怎么練;因材施賽,需要一個完整的學校體育教、練、賽體系,這個從頂層設計來講是最核心的。不管是教學體系、訓練體系還是競賽體系,都要實現教體融合,把教育的資源和體育的資源全面整合!蓖醯欠逭f。
在《意見》中,明確提出大、中、小、幼各個年齡段的競賽活動要由教育和體育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并將全國青年運動會和全國學生運動會合并,這些都體現了資源整合的理念。
“為什么由教育部門牽頭?因為這是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的教學、訓練和競賽體系。把U系列的比賽全部納入這個體系里面來,同時把競賽體系最高水平的比賽(指青運會、學運會)合并,這個體系就完整了!蓖醯欠逭f。
據王登峰介紹,在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各個體育項目的人才也會有相應的上升通道。首先,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的做法會從足球向籃球、網球等項目延伸,從而實現因材施練。其次,各個項目的傳統特色校會建立起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升學通道,有體育特長學生的評價和升學保障政策會逐步完善。再其次,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將成為各體育項目優秀人才在校園體系內的最高集結地,再與職業隊、國家隊和省市專業隊打通。
“如果有的孩子在高中畢業后達到職業水平,我們可以為他保留學籍。教育系統對于孩子來說就像‘母體’,我們希望有體育特長的孩子在高中之后再離開,那時他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化素質,將來退役運動員安置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蓖醯欠逭f。
實施辦法待細化
王登峰表示,《意見》的出臺解決了理念和頂層設計的問題,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還有待細化。
比如,《意見》指出,“鼓勵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全面建立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球類項目隊伍,鼓勵中學建立足球、籃球、排球學校代表隊”,而相應的招生政策、經費來源還有待細化!叭绻攲釉O計大家都認可,學校體育的撥款就會大大提高,其他的項目也應給學校自主權!蓖醯欠逭f。
又如《意見》指出,“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的渠道,探索先入職后培訓”“制定在大中小學校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制度”,則涉及教師資格考試、教練員崗位是否占教師編制等問題,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教練師資對于完整的教學、訓練、競賽體系非常重要。將來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練是兩個崗位,工作內容不一樣,但可以由一個人擔任。既然設了教練的崗位,沒有比賽肯定不行,這個是校園體育觀念的革新。”王登峰說。
王登峰說,《意見》能否真正落實,與之匹配的對學校、教師和校長的評價體系也很重要,還需要通過中、高考在內的方式調動政府、社會、家庭和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學會、勤練、常賽的目標難以實現。
《意見》還指出,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將共同制定社會體育俱樂部進入校園的準入標準。對此王登峰表示,社會俱樂部、行業協會需要找準定位、調整生存方式和運作方式,服務于學校的教、練、賽體系,而不是另搞一套體系。
《意見》指出,教育、體育部門為在校學生的運動水平等級認定制定統一標準并共同評定。王登峰透露,在這方面以前體育部門占據主導地位,今后教育部門的話語權會有所提升。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