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縣探索實施“1+N”辦園模式推進普惠優質改革 丹棱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緊緊圍繞“普惠、優質”目標,積極探索“1+N”優質園托管鄉鎮小學附屬園的辦園模式,打造發展共同體,深化學前教育綜?/h1>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8月13日 11:04教育裝備網
丹棱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緊緊圍繞“普惠、優質”目標,積極探索“1+N”優質園托管鄉鎮小學附屬園的辦園模式,打造發展共同體,深化學前教育綜合改革。
一、頂層設計,打破“兩極”狀態
一是高目標定位。堅持民生導向,由政府搭臺,教體實施,充分發揮省級示范園輻射帶動作用,制定《丹棱縣幼兒園“1+N”辦園模式組建工作實施方案(草案)》。以縣幼兒園為龍頭,逐步剝離鄉鎮小學附屬園為分園,通過“名園”辦“分園”實現“抱團”發展,壯大區域整體力量,凸顯集群效應,有效化解“城內擠鄉鎮空”現象。2019年3月,率先試點仁美小學附屬園,掛牌為縣幼仁美分園;9月,第一所獨立選址鄉鎮公辦園掛牌為雙橋分園。
二是高起點規劃。始終將學前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高起點規劃學前教育網點布局,采用連片補建,個別回購等形式,實行以省級示范幼兒園為龍頭、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骨干、鄉鎮獨立園為主體的發展模式。編制《丹棱縣公辦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2019—2025年)》,規劃新建城區幼兒園3所、鄉鎮幼兒園2所,回購小區配套園1所,鄉鎮改、擴建2所。預計到2022年,全縣累計投用公辦學位數3400余個,占比達68%。
三是高標準保障。瞄準“80、50”目標,不斷加快學前教育建設步伐,擴大公益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近三年,政府累計投入資金4200萬元,打造精品優質園所,實現教學環境兒童化、教學設備現代化。將經費提上去。生均公用經費由每年50元調整到500元,落實縣財政每年補助資金180余萬元。讓學費降下來。由教體、發改、財政三方合力,科學合理制定保教費標準,明確城區每生每期一類3500元、二類3000元、三類2500元,農村一類3000元、二類2500元、三類2000元。
二、“抱團”發展,攤平優質園“大餅”
一是共享管理資源。分園采用總園先進的辦園理念和模式,實行共性管理,與總園保持統一的工作計劃、管理制度、活動安排與質量要求,實現辦園環境同步改善、規章制度同步完善、園務管理同步規范、保教質量同步提高。
二是共享教育資源。總園通過幫、扶、帶,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直接運用到分園,實現園內保教工作、園外活動基地等教育資源共享,盤活各園區的教育資源,互通互補,最大融合,打造優質幼教全鏈條,產生“大教育”效應。
三是共享人才資源。依托總園優質師資資源,探索建立骨干教師流動“蓄水池”,全面開展“業務指導+跟蹤服務”。總園選派2名工作成績突出、有管理才能的中層干部,擔任試點分園園長。試點以來,先后安排120余人次開展觀摩研討、支教送教、跟崗學習、師徒結對、創建指導、課題共研等活動20余場次,推動園際間教師教育互動,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三、加速孵化,撬動整體式提升
一是讓各分園“活”起來。定期開展園長互派互訪、送教送培和跟崗學習等活動,全面指導分園各項工作,提升自主發展內動力,形成和而不同的辦園文化思路。通過精準指導、重點幫扶、特色發展,提升分園自身的“造血”能力,打造特色園本課程,滿足群眾對學前教育的優質化、多樣化需求。
二是讓民辦園“動”起來。通過“1+N”辦園模式,促使分園“借殼”壯大,實現學前教育城鄉同頻共振。目前,仁美分園幼兒滿員,雙橋分園對比上期增長近50名生源。兩所分園質的改變,有效激勵民辦園積極主動完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品質。
三是讓新建園“強”起來。通過優質園帶動新建園,將師資、教育理論、教學模式結合新建園實際情況予以輸入和扶持,選派總園有管理經驗的骨干教師7人,擔任新建園行政,幫助新建園快速形成自己的風格,邁向優質園行列,讓優質園從當前的“單兵沖鋒”變為“集團軍作戰”,達到“聚變效應”。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