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學前教育開足馬力提質量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8月10日 11:33教育裝備網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龍溪鎮中心幼兒園在2018年6月被評為市級示范幼兒園。園舍嶄新,教師的精神面貌良好,尤其是80平方米的資源中心,更是吸引了不少幼兒家長駐足觀望:“娃兒們太幸福了,不但有飯吃(免費營養改善計劃),還有很多好玩的玩具。”
“這只是我們遵義市近些年抓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和促內涵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們跑出了‘加速度’!”遵義市教育局職成學前科科長袁流敏說。截至2019年底,遵義全市累計投入資金27億元用于學前教育提質增效,幼兒園數量從2010年的398所增加到1752所,公辦園從81所增加到972所,在園幼兒從13萬余人增加到23萬余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從63%增至89.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8.27%。
鎮村一體化管理,明確幼兒園辦園方向
“我們幼兒園以前是丁臺小學的一個校中園。那時我們的一日活動就是教孩子們拼音,當然也學算術。”匯川區松林鎮丁臺村幼兒園負責人婁豫告訴記者,現在幼兒園一日活動開展起來了,不但教室里有建構區、閱讀區、娃娃家、美工區等,戶外場所玩的東西也不少,有滑梯、輪索、平衡木……
丁臺村幼兒園的改變緣于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8年啟動的“貴州省農村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項目在遵義市覆蓋100所幼兒園,通過探索鎮村一體化管理,以教研為抓手,提升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最終提高農村學前教育保教質量。項目試點園實行統一管理,分園園長由中心園指派。列入兒基會項目后,丁臺村幼兒園成了松林鎮中心幼兒園的分園。“在中心園幫助下,分園不但玩具增多了,很多教師的知識結構、觀察及認識兒童的能力、教研方法等也得到了及時更新。”松林鎮中心幼兒園園長茍晉說。
“你們拍的游戲視頻時間太短了,兩分鐘以上才能觀察出幼兒的口語表達、認識水平和社交能力等。”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梁慧娟是“貴州省農村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的指導專家,她前后6次到松林鎮中心幼兒園及丁臺村幼兒園,通過觀看一日活動,參與當地教師教研后再指導他們觀察幼兒與環境互動、創設有效的環境,手把手指導教師開展有效教研。接受指導的教師回到幼兒園后,再把所學技能輻射到所在鄉鎮(村)幼兒園。
這一項目使得原來一些辦園思路不清晰的村級園或民辦園有了方向。在項目扶持下,松林鎮中心幼兒園被評為遵義市級示范園,還帶動培養出了60名骨干教師。
松林鎮中心幼兒園舒謨說,梁慧娟教授剛來時,作為業務園長的她,連“觀察兒童、支持兒童”都不懂,做教研時更是躲得遠遠的。后來跟著學習,慢慢就開竅了。現在她已能游刃有余地帶領教師做教研了。
用好資源中心,扶強村級幼兒園
“怎樣和孩子共讀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紙板作為材料可以開展哪些游戲?”播州區龍坑鎮中心幼兒園排列歸檔的資源中心室內,用手機掃一掃每一類材料上的二維碼,教師教學建議和孩子游戲活動實錄等馬上就會展現在眼前。這所幼兒園獨創的“二維碼”式資源共享法,因為便捷高效,被迅速推廣。
“有了這些使用說明和活動實錄,村級園、民辦園就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教學指導建議。”余慶縣教育局基礎教育股股長劉劍說,除成品玩具編制有使用說明,個別化學習材料和幼兒閱讀材料等也編制有教學策略,剛參加工作的教師也能“資源在手,游戲活動不發怵”。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近年來,遵義市通過資源中心建設推動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資源中心是以鄉(鎮)中心園為責任主體,以教研指導責任區或集團化辦園所轄農村園為服務對象,集教研、培訓、管理為一體的工作機構。資源中心通過課程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區域共享,探索鄉(鎮)村學前教育一體化管理的機制和策略。每個資源中心由省教育廳統一配置6萬至8萬元經費。去年,全市建成44家資源中心,今年在此基礎上又建了86家。到2025年,全市所有鄉鎮將實現幼兒園資源中心全覆蓋。
余慶縣敖溪鎮中心幼兒園園長鄒泓告訴記者,資源中心投入運行后,幼兒園已開展了包括班級環創與本土材料的投放、本土材料下的游戲案例收集整理等多場教研活動。個別曾經連區角也不會創設、更談不上開展活動的教師,現在也學會用本土材料開展有質量的游戲了。
記者在龍坑鎮中心幼兒園采訪時看到,資源中心負責人正組織9所民辦園開展“利用紙板制作游戲材料”教研。教師們把不起眼的紙板制作成穿衣娃娃、光影筒、紙板鞋、密室空間……“這些游戲材料投放到活動區,孩子們或獨立或小組式自由結對,快樂地游戲、探究、學習,自然不會有‘小學化’了!”教師們由衷感嘆道。
依托資源中心,遵義的市級園與縣級園、鄉鎮及村級園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聯系,尤其是鄉鎮、村級幼兒園教師,能參與跟崗學習、培訓的機會更多了。敖溪鎮指揮村南莊分園教師楊成嵐告訴記者,2019年她每個月都要到鎮中心園參與兩三次教研或學習,中心園還不時指派骨干教師送課、送教研到園,這樣進進出出,自己的業務能力不知不覺提升了,幼兒園的辦園方向也更明確了。
開發本土化游戲材料,幼兒和教師一起成長
在農村幼兒園,因財力有限,購買大量現成玩教具或游戲材料很不現實。沒有游戲材料,干巴巴坐著,孩子們的學習就很有可能回到“小學化”上,怎么辦?遵義市教育局及時提出“游戲材料本土化”的解決思路。遵義市學前教育發展中心隨即指導農村園教師向大自然要學習材料,將石頭、松果、玉米芯和礦泉水瓶、易拉罐、瓶蓋等作為游戲材料。
李杰所在的興隆幼兒園是一所典型的校中園,也是兒基會項目及資源中心的輻射園。李杰到幼兒園后,不等不靠不要,主動帶領孩子們用松果、玉米芯,及廢舊的礦泉水瓶、易拉罐等,玩出了豐富多彩的游戲。比如她引導孩子們用松果做頭飾、項圈,制作“松果超人”,甚至還用本土材料教孩子們簡單的排列組合、開展科學小實驗等。這些活動不但得到孩子、家長的好評,還得到區級、市級教研部門的一致認可。
在遵義,因地制宜實施“游戲材料本土化”的幼兒園還有不少。紅花崗區十幼挖掘的本土化游戲材料中,自然物有11種,廢舊物就有8類34種;鳳岡縣花坪鎮幼兒園的教師指導孩子們用竹竿練平衡、建房子、編涼席、編花籃、做快板、制工具等,這不但使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主動參與學習,教師也得到了成長發展。
“兒基會項目和資源中心一起發力,再加上各有關幼兒園主動跳起來‘摘桃子’,‘游戲材料本土化’的影響越來越大了,也成了教師們努力的方向。”遵義市學前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遵義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張艷梅說。
遵義市還通過“春芽計劃”“春蘭計劃”、縣級幼兒師資培訓基地等對各級各類幼兒園管理層、保教主任及保教人員等進行培訓。60名骨干教研員、100名資源中心管理骨干和1500名后備骨干教師被培養出來了,他們又促進了一大批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升。
通過集團化管理、示范園帶動、教研指導責任區指導,遵義市已建成學前教育集團40個,創建省級示范園9所、市級示范園85所、縣級示范園176所,12名省級名園長組建了工作室。
“遵義學前教育已穩穩走在提質增效路上。我們將通過學前教育信息服務管理云平臺,用大數據來領跑學前教育。”遵義市教育局副局長楊勁松對該市學前教育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