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小荷工程”呵護農村孩子成長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7月30日 10:52教育裝備網
今年5月18日,江西省新余市大力實施的“小荷工程”在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鋪開。而這一天,離工程啟動僅過去了半年多時間。
何謂“小荷工程”?“通俗地講,‘小荷工程’就是讓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孩子吃上營養餐、洗上熱水澡、穿上干凈衣。”新余市教育局總督學黃文新說。“小荷工程”是個小切口,彰顯的是“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大情懷。
四級書記掛帥
新安小學是新余市分宜縣一個偏遠的農村教學點,卻是該市“小荷工程”的起點。
去年8月,新余市委書記蔣斌來到新安小學調研。當蔣斌了解到學生宿舍缺少洗澡設施,學生吃的是咸菜甚至是隔夜菜時,他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當即表示,一定要想辦法解決農村學校孩子帶飯菜的問題,以及洗澡、洗衣服問題,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此后不久,新余市委辦、市政府辦聯合印發《關于在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推行“小荷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一項惠及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重點民生工程誕生。
根據《新余市“小荷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食堂管理辦法等制度,膳食改善行動所需資金由市財政承擔,免費淋浴經費由縣(區)財政解決,免費洗衣服務經費由鄉鎮財政負責,學生家庭每天出1元買雞蛋。大部分教學點的學生午餐在農村留守老人養老機構“頤養之家”搭膳,由村委會負責,四級書記都責任在肩。
渝水區教體局副局長李平介紹,“小荷工程”寫進了區政府工作報告,讓人大代表審議。區委常委會一個季度調度一次“小荷工程”,區“小荷工程”領導小組一個月調度一次。今年,渝水區已投入1200萬元對全區學校食堂進行改造。
分宜縣以實施“小荷工程”為契機,全面推進“明廚亮灶”工程,全縣學校的食堂全部進行了改造提升。渝水區羅坊鎮黨委書記朱華軍經常不打招呼來到學校食堂,看看飯菜質量怎么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抓實管理細節
今年5月6日,蔣斌在一份關于“小荷工程”的報告中批示:“細節決定成敗。‘小荷工程’能否一炮打響,細節是繞不過的坎。”
在推進“小荷工程”過程中,新余市各單位各部門都在細節上下足功夫。
以前,分宜縣新祉中心學校的晚餐總是一葷一素,成為寄宿生的“標準餐”。校長袁海輝說,這樣不利于學生身體成長,必須想辦法讓學生多吃幾種菜。于是,學校改變了供菜模式:兩葷兩素+免費湯,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多樣化選擇比以前多吃菜。
學生營養早餐中有一盒牛奶和一個雞蛋。然而,農村學校一些學生不喜歡喝牛奶、吃雞蛋。學校請專家來給學生作講座,引導孩子注重營養,蛋的做法也變換花樣,水煮蛋、煮咸蛋、五香茶蛋……
渝水區學校對學生洗澡實現卡式管理,每個學期限額男生85元、女生75元,超過的部分自己貼。“一定要有個限額,而且有時間限制,一般一個人洗澡時間不超過15分鐘。否則,有些學生會洗‘霸王澡’。”李平說。
楊橋中心學校學生寢室的電扇著實讓學校領導動了一番腦筋。校長辛勤說:“學生寢室如果裝吊扇,存在安全隱患;如果裝壁扇,空間太大,照顧不到整個寢室的人,最后想到了裝這種有防護罩的吊扇。學校統一關電扇,防止學生因吹風時間過長受涼感冒。”
記者在新余采訪“小荷工程”時,發現很多難忘的管理細節,教師陪餐、食堂財務公開、菜譜公開等,各項工作都有工作細則,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一項德育工程
“小荷工程”實施以來,辛勤驚喜地發現,學生以前在學校幾乎都不洗澡,穿臟了的衣服總是周末帶回家去,現在學生都愛洗澡,很多學生幾乎一天洗一次澡,而且自己洗衣服。
在楊橋中心學校,更可喜的變化是原來學生吃飯浪費現象比較普遍,現在都是“光盤行動”,全校每天比以前節約大米20斤左右;以前很多學生洗碗浪費水,現在每學期水費比以前要節約幾千元。
“小荷工程”成為學校德育的有效載體。各學校不斷拓展“小荷工程”內涵,以此加強德育工作。良山中學將工程納入中小學生德育量化考核辦法,將學生在“小荷工程”中用餐記錄、免費洗衣、熱水淋浴表現情況等進行細化管理、量化考核,每月評出“節約標兵”“文明寢室”“誠信之星”予以獎勵。
實施“小荷工程”后,蔣國珍小學開辦“小荷夜聽”廣播節目,學生睡前10分鐘開播,內容是勵志成長故事、經典童話故事和愛黨愛國愛家愛校故事,讓學生隨著故事進入夢鄉。
在“小荷工程”推進過程中,新余市的項目學校還開辟菜地“小荷農園”,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品格,進一步提升工程運行品質。
據統計,“小荷工程”已經覆蓋新余63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教學點,各級財政投入資金2100余萬元,標準化改造食堂39個,添置洗衣設備166臺,改造熱水淋浴設施1764個,惠及1.2萬多名學生。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