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高中三年蝶變記——西安八十三中對口幫扶助力宜君高中從困境突圍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7月15日 10:35教育裝備網
“從群眾紛紛把孩子送到鄰近城市上學,到近年來學生明顯回流,并且吸引了銅川市200余名學生來校就讀,這樣的轉變太不容易了。”楊偉峰誠懇地說:“真的很感謝西安八十三中,是他們幫我們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楊偉峰是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高級中學(簡稱宜君高中)校長,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簡稱西安八十三中)是他們的結對幫扶校。4年多的跨地域精準幫扶,讓昔日生源、教師大量流失,學生高考無望、群眾不抱期望的宜君高中走出低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頹敗”的貧困縣高中
宜君縣地處黃土高塬丘陵溝壑地帶,山大溝深,經濟落后,全縣人口不到10萬,2018年才摘掉國貧縣的“帽子”。當地初中教育質量多年穩居銅川市前列,但高中教育卻始終在規模小、質量低的困境中徘徊。當地群眾紛紛把孩子送往銅川、西安等地讀高中。據估算,宜君縣到外地上高中的學生每年總支出高達3000多萬元。外出讀高中,成為這個貧困縣眾多家庭的沉重負擔。
由于缺少生源,多年來宜君高中招生都不設分數線。2008年宜君縣通過整合學校建立了今天的宜君高中,到2015年全縣高考二本上線累計僅有13人。這所全縣唯一的高中,陷入了“政府沒要求,群眾沒期望,教師沒信心”的尷尬境地。
“縣級高中是一個地方基礎教育實力的標志,關系到區域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宜君縣要徹底脫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辦好縣級高中至關重要。”銅川市教育局扶貧辦主任李社利說。
2016年3月,楊偉峰被任命為宜君高中校長。一上任,他就召集教師們開會,商議如何盡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降低本地生源流失率,減輕那些貧困家庭的教育負擔。沒想到會場一片沉默。
楊偉峰急了。如果無法重燃教師的執教熱情,教育質量不能實現突破,學校就不可能取得廣大群眾的信任,學校越辦越差的頹勢將難以扭轉。可這談何容易。
跨地域幫扶實現困境突圍
2015年10月17日——楊偉峰清楚地記得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陜西省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在宜君高中啟動,西安八十三中與宜君高中簽訂了為期3年的對口幫扶協議,從此翻開了宜君高中教育的新篇章。
“幫扶辦學”得到宜君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在縣級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當地決定每年向宜君高中撥付幫扶辦學基金100萬元、高中教師獎勵基金30萬元、外聘高水平教師及教育質量獎勵基金50萬元,購置5套人才公寓供幫扶教師住宿,隨后還撥付了200萬元標準化高中創建資金。
“我們花兩個月時間對學校進行了全面調研與綜合評估,拿出了包括重新制定教育教學管理制度、開展教師學習培訓等內容的一攬子幫扶方案。”西安八十三中副校長沙濤說。
“西安八十三中實實在在的幫扶,把我們拉出了困境。”楊偉峰翻開工作臺賬,里面清清楚楚記錄著截至2020年4月西安八十三中開展的224次幫扶事項:組織教師招聘考試兩次,每學年組織教師業務能力考試一次、學生考試兩次,每學年兩校同課異構4次、上公開課20余節、評課20余節、送教下鄉3次,提出改革建議10余項,指導制定或修訂管理制度54個……
3年幫扶辦學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宜君高中順利通過陜西省標準化高中驗收,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升,每年都有學生獲評省、市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隨著教育質量連年攀升,生源質量逐年改善,學校也逐步得到了廣大群眾認可。家住宜君縣堯生鎮雷塬尹村的高三學生吳苗苗家庭貧困,上學全靠政府和好心人幫扶。她慶幸自己趕上了好時候,不用為要去外地上高中而發愁,“如今宜君高中的師資不比外面差,老師認真負責,教學質量高,而且上學幾乎不花錢”。
精準幫扶激發學校內生動力
西安八十三中高級教師顏學功,在宜君高中任教學副校長和英語教師近3年,他推行思維課堂,將教師由過去單純的教轉變到注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拓展上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果。
從2016年起,西安八十三中累計選派校支教骨干教師16人次前往宜君高中支援,承擔學校管理、學科教學、教研指導、教師培養等任務,引領帶動宜君高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同時,先后吸納7批40名宜君高中教師進校跟崗學習,安排“一對一”指導教師,全面參與學校教學、管理和教科研等活動。
“經過一學期的跟崗學習,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了較快提升,人自信了、更敬業了,加上學校教學激勵機制的實施,教風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宜君高中副校長茍亞琴說,2016年至今,學校涌現出省級教學能手3名,市級名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5名。
盡管3年幫扶期已過,但西安八十三中對宜君高中的幫扶一直沒斷線。
今年學生返校復課后不久,西安八十三中校長劉忠建一行來到宜君高中,看望支教教師并了解學校復課情況。得知受網絡和設備影響,疫情期間學生居家上網課效果不理想。劉忠建當即安排學科骨干教師和心理教師來校指導復課及學生心理減壓活動,提議兩校開展網上同步課堂、同步教研等活動,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改變命運要靠教育,幫宜君縣辦好一所高中,是對當地最好的幫扶。”劉忠建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