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要追求如鹽在水的境界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7月02日 10:20教育裝備網
教育部于近日正式印發實施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新時代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必須努力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學實踐中,把課程思政建設提升到如鹽在水的境界,努力追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不能單兵作戰,囿于孤島,必須與思政課程同向發力、相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營造良好育人生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絕不是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的關鍵課程地位,相反,思想政治理論課還應堅持在改進中加強,不斷提升針對性、含金量、親和力,使之真正成為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明禮修德、弘毅致遠的“第一課堂”。更為重要的是,更好建設發展思政課程,對于課程思政全面開展、落地見效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思政課程作為教授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核心課程,是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首要課程載體,能夠為學生在課程思政學習中打下學以成人的理論功底;另一方面,思政課程作為反映鮮活時代生活的“窗口課程”,能夠讓學生感悟時代精神、聆聽時代呼喚,不斷增強問題意識,為學生的專業化課程思政學習鋪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創新與人格涵養相交融、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輝映的康莊大道。當然,課程思政的建設發展,反過來又會促進思政課程釋放潛能、提質增效、深入發展,彰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
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不能大水漫灌、粗放經營,必須建立起一整套符合認知科學要求、符合專業育人特點、符合人才培養規律,并且能夠有效實現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互為表里、相互促進的課程思政體系。構建這樣一種一體化的課程思政體系,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類教育主體在頂層設計、制度安排、課題立項、經費投放、調查研究、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和鼓勵。尤其是高校更應積極作為、主動出擊、抓準抓實工作重點難點,不斷增強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科學施策的能力水平,率先在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方面作出實質性的教育教學思政探索。與此同時,要在嚴肅嚴謹、堅實扎實的科學研究基礎上,深度挖掘、整合開發、優化配置各級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資源,以及凝結在不同教師課上課下、舉手投足、言傳身教中的育人元素,使之在課程建設這一“主戰場”上真正為作為“主力軍”的教師隊伍開展知識傳授與思政育人工作積淀起濃厚的人文氣息和強烈的教育氣場。
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不能因循守舊,流于形式,必須積極拓展教育視野,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數字媒介,努力實現“課程云思政、思政云教育”。眾所周知,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數字信息云時代正以矯健的步伐迎面向我們走來,如能善加利用,科學開發,這一信息云時代必將為課程思政建設注入強大的信息流,從而使課程思政呈現出汪洋恣肆的浩大氣象。具體而言,至少可以在兩個方面搭乘這一信息云平臺,一是利用云數據,立體化挖掘、整合每一門特定學科課程中知識與思政的潛在交匯點,并以此為基點努力向鄰近學科相互穿插、彌漫,著力打造課程思政“局域網”;二是利用云技術,廣泛開展面向不同學科背景的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自我期許的學情分析,努力使每一份烙有獨特個性的“成才計劃”都能在相應的學科課程光譜上得到映現,從而使課程思政有的放矢、量身打造的個性化教育理念得以進一步彰顯。
總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齊心協力,只有這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初心才會由理念變為現實。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段虹系該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