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區域教育發展強勁引擎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6月30日 09:39教育裝備網
從2014年起,嶺南師范學院文傳學院語文教學部主任李斌輝就帶領湛江一中等學校語文教師,共同開展嶺南語文教育研究。部分語文教師借梯登高,成為省、市名師。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嶺南師院就沒有湛江基礎教育的今天。”湛江市教育局局長李更盛認為,嶺南師院為湛江基礎教育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和教育管理者,促進了湛江基礎教育創強提質。
多年來,該校堅持主業強師范,聚焦區域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和需求,努力培育區域緊缺的高素質教師,加速補齊鄉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短板,用教育科研助推粵西地區教育改革發展。
堅守主業,培養區域教育“領頭羊”
2019年,嶺南師院校友韓宜奮、梁文典、周麗娜同時榮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梁海娣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其中,周麗娜從嶺南師院畢業還不滿10年。一所地方師范院校,為何能在一年中同時涌現4名教師典型?
“厚積才能薄發。學校師范教育肇始于1904年雷陽中學堂時期創辦的師范科,從此薪火相承,教師教育成為學校發展的根和魂。”嶺南師院黨委書記劉明貴介紹,即便在地方師范院校處于發展困境,很多同類院校紛紛更名時,學校仍堅守教師教育主責主業不動搖,凝練了“師范性、教學型,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
堅守是因為地方的需要。2009年,湛江開發區僅有一名特級教師。該區教育局與嶺南師院共同打造教師發展工作坊、實施頂崗置換培訓等,幫林文智等一批好苗子走上專業發展的“快車道”,成為特級教師。目前湛江開發區特級教師數在全市排名前列。
“粵西正處于教育現代化攻堅期,急需更多的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嶺南師院院長蘭艷澤表示,學校作為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單位,以項目管理的方式,與地方共同探索精準研修、校地聯動、專業成長的路徑,協同培育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等領頭雁,以點帶面,推動地方基礎教育發展。
作為粵西教師教育的“黃埔軍校”,嶺南師院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教育管理者和骨干教師。據統計,粵西地區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小學校長是嶺南師院校友。近3年來,學校承擔了100多項國培、省培等培訓項目,在粵西共培育700多位名教師、名校長,培訓7萬余人次教師,其中分別有32名、33名學員成長為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緊貼需求,努力補齊區域師資短板
高考成績能報重點大學,但齊秦紅選擇了嶺南師院公費定向師范生。報考公費師范生,齊秦紅的初中政治教師李明月的示范引領很關鍵。從嶺南師院畢業后,李明月來到鄉村學校任教。正是在李明月的言傳身教下,包括齊秦紅在內的很多鄉村學生的人生被“點亮”。
“高素質老師是基礎教育振興的關鍵,地方缺哪一類老師,我們就培育哪一類高素質老師,將地方痛點變為學校著力點。”劉明貴說,嶺南師院實施“師范創新、教學提質、地方扎根、應用轉型”發展戰略,以國家所倡、地方所需、學校所長為原則,大力推動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補齊區域師資短板。
粵西急需特殊教育、學前教育、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等方面的師資。嶺南師院針對性地增加緊缺師范類專業的招生數,相關招生專業、招生人數在全省排名前列。為指導師范生強化師德師能,嶺南師院力推雙聘制度,引入中小學名教師、名校長。學校還強化專業技能實訓,將師范生實習時間延長至一個學期,實踐課程時數不低于30%。
李更盛表示,嶺南師院直接回應地方基礎教育特別是鄉村教育的實際需求,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緊缺師資。
發揮優勢,助推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寶鋼、中科煉化等大項目落戶湛江,產業人才需求量劇增。嶺南師院教科院教授董仁忠受邀帶隊,幫湛江職業教育把脈。他們針對辦學層次不高、專業特色不鮮明等痛點,開出了中職學校優化整合、新辦高職院校、構建專業優勝劣汰機制等藥方。
嶺南師院幫湛江制定了職教發展規劃等50個教育發展規劃。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粵西教育科研高地優勢,重點打造新型教育智庫,提供專業化、建設性的智慧支持,助推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嶺南師院相繼與湛江、陽江、茂名等市教育局,簽訂了推進教育現代化與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學校教學科研幫扶項目更注重以點帶面,通過建設教育發展共同體,幫區域營造美美與共的教育生態。近兩年,嶺南師院斬獲1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近半成果面向基礎教育。學校面向廣大中小學教師,立項資助120多項課題,承擔50項湛江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