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成武優質教育普惠“讀書郎”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6月04日 10:22教育裝備網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在山東省成武縣,這是在扶貧干部中廣為流傳的一句口訣,從中足見教育扶貧在當地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成武素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近年來,成武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按下了學校建設“加速鍵”,全力打造“升級版”教育均衡發展,不斷更新教育發展理念,確保全縣學生接受優質教育“一個也不能少”。
學校建設按下“加速鍵”
“以前整個校園只有一棟樓,短短兩三年時間,4棟新樓房就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了,先進的教學設備一應俱全,青年教師也有了設施齊全的周轉宿舍。”在距成武縣城約一小時車程的田集鎮中心小學,老教師張德錫說起學校近年來的變化興奮不已。
“最好的位置、最舒服的房,留給全縣‘讀書郎’。”這是近年來成武百姓口口相傳的一句順口溜,其背后是當地城鄉學校建設的巨大變化。
然而,就在3年前,成武在教育發展方面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城區學校班額超標,運動場地匱乏,功能用房、配套設施不健全,鎮村學校校舍老化,教職工住宿條件簡陋,農村教師缺乏……
“成武未來發展的高度和質量,與教育發展休戚與共、密不可分。寧可少上幾個工程,也要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成武縣委書記崔學民說,“發展教育始終是成武縣委、縣政府的關注點和著力點。”
在系統調研全縣教育工作情況的基礎上,成武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相關會議,專題研究教育發展,統籌安排相關重點工作,堅持資金、土地等要素優先向教育傾斜,將解決“大班額”“全面改薄”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學校建設工作上升到全縣發展戰略的高度。在一系列努力下,成武學校建設按下了“加速鍵”,跑出了“加速度”。
據統計,在“全面改薄”工作中,成武共投資10.38億元,涉及217所學校、532個校舍項目,購置1.33億元的教學設施設備,高質量完成了“全面改薄”建設任務。在破解城鎮“大班額”問題中,該縣建設城鎮中小學36所,總投資超過12.5億元。
學有優教一個也不能少
面對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努力實現學有優教“一個也不能少”,是成武縣委、縣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
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成武切實強化教育保障,落實各項教育資助政策,實現了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各階段幫扶全覆蓋,為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了堅實保障。
“尤其要關注貧困家庭的孩子,我們對每個學生全程跟蹤、幫扶到底,明確要求確保每個學生無空檔、不遺漏。”成武縣教體局局長馬華武說。
2017年,當時正上高一的馬秀麗(化名)父親突遇車禍,喪失自理能力,家里一下失去了頂梁柱。面對父親的高額醫藥費和自己的學費,馬秀麗心中生出了退學打工的念頭。
得益于當地及時跟進的幫扶政策,馬秀麗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馬秀麗可以享受一系列扶貧助學政策的資助:在免除全部學雜費后,每年還可以獲得2500元助學金,當地還專門安排了干部與教師和她結成幫扶對子,確保她安心讀書。去年高考,馬秀麗被山東師范大學錄取。“我希望畢業后能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讓我受到的關愛延續,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路。”馬秀麗說。
馬秀麗的命運轉折,只是成武縣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針對貧困家庭學生,成武組織教育干部、教師與其結成幫扶對子,政策上對各學段學生全面兜底保障,一攬子解決他們的學習成長問題。自2016年以來,該縣共發放各項資助金2195.96萬元,資助貧困家庭學生32772人次,確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應助盡助。
此外,成武堅持把教育當作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明確各項政策和民生工程堅持向農村學校傾斜,將貧困村幼兒園建設納入“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同時積極落實國家高校扶貧定向招生政策,讓更多農村孩子走進大學。
打造教育均衡發展“升級版”
“近年來,我們深入實施課程改革,打破傳統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問題式、案例式教學,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成武縣教體局副局長張萬勇介紹。
在新建的郜城第一實驗小學,該校把借助思維導圖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作為教學改革切入點,倡導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講授新課,分析每一個新的知識點,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提升了教學質量。與其毗鄰的郜城第二實驗小學致力于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打造紅色品牌,引導學生樹立愛黨、愛國、愛校、愛家的思想,構建起“紅色校園、幸福校園”,打造精品教育。
城區新建學校如此,在地處偏遠的田集鎮中心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也始終走在前列。該校堅持逐步落實“新教育十大行動”,自主研發了“暢讀中國書”等20多門校本課程,還引進推廣“先學后教”教學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2019年,該校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提升城鄉教育質量,教師是關鍵。”在建立教師“退補平衡”長效機制的基礎上,該縣采取核編增人、到高校招聘教師等辦法,自2017年以來,招聘補充新教師1000多人,占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總數的20%。其中,本科學歷以上教師的比例由2017年的40%增加到現在的65%。
教師引進來,如何留得住、用得好?圍繞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指數,在生活上,嚴格落實鄉村教師補貼,實行學校食堂“零利潤”供餐,教師周轉公寓“零支付”入住。2016年以來,全縣投資8200萬元,建設教師周轉公寓1450套。在業務上,成武每年投入100萬元以上,開展校長培訓、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骨干教師培訓、部編教材培訓、新入職教師培訓、特色課程培訓等,實施“名師名校長”系列培育工程,讓教師專業成長看得見。
“以前我們每天走教,現在有了單獨的教師公寓,還有豐富的專業培訓,雖然身處鄉村學校,但也享受到了與城里老師一樣的待遇。”該縣大田集鎮河南王村小學青年教師武振威說。
當前,成武縣又為自己出了一道教育發展“拔高題”——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擴大優質和多樣化教育資源供給,提高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努力追求優質均衡,努力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普惠全縣“讀書郎”。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