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大先生”塑造數智教學新生態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5年05月08日 09:16教育裝備網
從實習生成長為測試工程師,是很多高職院校學生難以邁過的坎。張治誠是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學生,在珠海金山數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實習時,職教專有大模型“知行大先生”成為他爬坡過坎的“秘密武器”。
張治誠參與測試多個副本功能時,大模型既授之以魚,引導他用效率高的測試方法快速定位;又授之以漁地做分析解答,指導他提升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張治誠現已能編寫較為完整的測試用例,協助給產品查缺補漏。
近年來,廣東科技職院牽頭研發職教專有大模型“知行大先生”(以下簡稱“知行大模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大規模個性化人才培養,努力營造“人機協同、共生進化”的數智化教學新生態。
項目驅動
學生邊學邊練“真功夫”
“生成式人工智能越來越擅長運用各領域專業知識。未來很多技術技能型崗位的競爭者,可能不是同行,而是善用人工智能的跨界人才。”廣東科技職院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楊忠明舉例說,隨著人工智能文生圖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公司愈加看重設計人員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力。
“我校面向智能時代產業所向、人才所需,構建產教融合特色鮮明的技術平臺,培養適應力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廣東科技職院校長張力介紹,學校依托人工智能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等,組建大模型技術研發團隊。同時,學校聯合多家頭部企業,基于DeepSeek(深度求索)等國產基礎大模型,聚合專業資源庫、行業企業數據等語料,牽頭研發知行大模型。
廣東科技職院借助知行大模型,與多家企業深入調研分析多行業技術技能崗位的能力要求等,細化學校各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圖譜。校企合作從學生未來工作、學習、生活等情境中,梳理出36個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能素養要求較高的典型場景和項目。校企強化項目實訓驅動,培養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
除了校企共建“產教互融式”教學新空間,學校還給全校學生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供給“融合生成式”教學新資源。學校依托知行大模型,研發交互式、多模態、智能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養》教材,力促“教、學、評”一體化。學生通過掃描書中二維碼等方式,可以調用對話式互動學習資源,并與智能體互動,進行探究式學習,練就文生圖、數據處理等人工智能“真功夫”。
人工智能通識課上,學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曹文鉉就在授課教師和知行大模型“雙導師”指導下,通過設計文創產品冰箱貼實戰項目,邊學邊練文生圖等人工智能技能。
AI助訓
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我正在學Python的冒泡排序,如何通俗易懂地解釋其工作原理?”廣東科技職院大數據專業學生沈月麗發問后,知行大模型不僅用動畫簡明介紹原理,還引導她動手實踐、分析反思,對所寫代碼進行查錯、完善。
這種即時反饋的教學模式,讓沈月麗逐漸學會將相對復雜的實訓任務分解為一系列有序步驟,并深入探究問題背后的因果關系。她的提問、邏輯推理等能力也不斷提升。
“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善提問,邏輯推理能力也不強,職業院校學生要想在智能時代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就需要揚長補短。”廣東科技職院副校長曾文權表示,學校根據產業企業崗位能力要求、高職院校學情特點,依托知行大模型探索“AI導學、AI助學、AI助訓、AI拓學”。大模型引導學生們通過優化提示詞、分解復雜實訓項目等,提升提問、邏輯推理等能力。
學生在學習復雜知識、處理復雜任務時,容易遇到多樣的個性化問題。而一位教師精力有限,難以給班上數十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答疑解惑。出錯的學生如未得到及時指導,容易生發畏難情緒。廣東科技職院將知行大模型作為底座,通過開發智能學伴、Python編程輔助等智能體,打造“智能體超市”,努力破解大規模個性化教學難點。
“每個學生如同有了專屬導師。他們在實訓項目中的錯誤在哪里、怎么改,智能體都能給出個性化建議。”廣東科技職院職教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趙曦表示,在智能體伴隨式的引導下,學生能自主開展個性化學習,努力補齊短板。
學校學有所長的學生還在教師指導下,參與開發智能體,從學習者轉變為開發者。加入學校廣東省智慧職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團隊后,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學生陳妍在知行大模型輔助下,提升了開發小程序等實戰技能。
“數字工坊”
激發企業創新動能
曾經,構思好創意耗時久,開發文創產品項目的“戰線”拉得很長,珠海市金輝禮飾紀念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很頭疼。而知行大模型能快速生成前端設計思路,提供接近實物效果的3D渲染圖,這讓珠海金輝文創前端開發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抱著竹子大快朵頤、在竹林間嬉戲玩鬧……珠海金輝設計人員在構思這組熊貓主題文創產品時,知行大模型激發了他們很多設計靈感。珠海金輝團隊再根據合作方需求修改細節、細化工藝,創作了萌態十足的書簽、徽章等產品。由于產品銷量不錯,合作方已向珠海金輝追加第二批訂單。
“基于學校算力中心底座和知行大模型‘數字大腦’,我校著力打造多個‘數字工坊’,提升社會服務能級。”曾文權介紹,學校與多家企業的校企合作模式,現已升級為人才協同培養、智能協作、人工智能+產業技術攻堅。
前不久,珠海智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接到一家精密儀器制造企業的訂單——定制電路板質量檢測軟件。軟件算法精確度要求高、時間緊,公司執行董事陳明亮壓力很大。
“這次我們將數學建模、數據訓練等基礎工作,分配給廣東科技職院師生團隊。他們應用知行大模型,完成得較好。我們公司的工程師、架構師集中精力搞研發。”陳明亮發現,校企合作研發出的質量檢測軟件,在計算速度、精準度方面,表現比競品公司產品好。
得益于知行大模型帶來的創新發展新動能,廣東科技職院助力多家合作企業攻克多項技術難題,研發新產品。學校很多學生也借助大模型,參與更高難度的實習實訓項目。
得益于知行大模型的助力,人工智能專業學生韓增榮在企業實習時,很快把數據訓練、模型調參等原來自己不熟悉的任務,變成擅長的工作。知行大模型編織的產學研智慧網絡,正助推學校、產業、企業、學生等多方共贏。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