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蠶桑課程建設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實踐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5年04月21日 10:06教育裝備網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幼兒園(以下簡稱“震幼”)地處震澤古鎮。震澤古鎮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名鎮,也是中國著名的蠶絲之鄉。多年來,豐富的蠶桑資源與深厚的蠶桑文化底蘊為震幼的蠶桑課程建設提供了可能。震幼以“立足本真的教育、培養幸福的兒童”為辦園理念,以“真實、操作、合作”的課程開發理念,構建了古鎮文化背景下的蠶桑課程體系。把幼兒在種植、飼養、剝棉、抽絲、加工、展示等蠶桑實習場的實踐操作中獲得的寶貴經驗,融入家鄉文化課程,讓幼兒在游戲與一日生活中不斷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成為身心健康、習慣良好、情感積極、睿智創新的幸福幼兒。
樹理念、明內涵,自下而上搭框架
震幼在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華德福教育等理念的引領下,經過20余年的課題研究,逐步確定了“真實、操作、合作”的課程開發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課程內涵,并在實踐中完成了課程框架的建構。
震幼從目標、內容、實施、評價4個方面開始進行蠶桑課程框架的建構。蠶桑課程中包含了9個主題活動,震幼以生態思維方式建構蠶桑課程體系,即將蠶、桑和自然、人、社會等關聯起來。在課程設置中,遵循蠶桑文化中“桑、蠶、絲”及其衍生物的邏輯關系,讓幼兒對蠶桑文化有一個遞進式的、完整的體驗與認識,從而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循環。
盤家底、篩資源,動態持續建課程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震幼充分利用蠶桑資源,開始了蠶桑課程的探索歷程。該歷程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散點挖掘,蠶桑課程萌芽階段。此階段,震幼主要依托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對震澤地域文化資源進行收集和梳理。教師開發了大量散點式的蠶桑集體教學活動。蠶桑課程也在思考、實踐中逐漸萌芽。第二階段:線性開發,蠶桑主題篇章構建階段。此階段,教師發現藍本主題活動中有部分脫離幼兒實際生活,故而萌生了替換主題的想法。震幼圍繞蠶桑元素進行了五大領域分科教學的主題活動設計,蠶桑主題活動逐步取代藍本主題活動。第三階段:網狀建構,蠶桑資源課程化成型階段。此階段,震幼將蠶桑資源進行整合,以情境脈絡推進蠶桑資源課程化的建設,將前期點狀、獨立的蠶桑活動以情境脈絡為線索,由點到線、由線到網進行有效串聯。
至此,蠶桑課程成為脈絡交錯、“有血有肉”的園本課程,逐漸形成“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課程樣態。
重過程、常評價,多元主體促發展
蠶桑課程的實施是將理念、設想付諸行動的過程。震幼基于蠶桑資源融入項目活動、生活活動、區域活動、專室活動、幼兒園環境的實踐路徑,通過課程審議、家長助教、社區聯動等實施策略,有效保證蠶桑課程的開展。為了更好地保證實施的效果,震幼以多元化的方式對蠶桑資源主題活動進行評價。
蠶桑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震幼的藍本課程更加適合園內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需要。在蠶桑資源的熏陶下,幼兒的學習品質顯著提升,幼兒更加專注與投入。蠶桑文化滋養了幼兒的心靈,培養了他們對家鄉和國家的深厚情感,激勵他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震幼經過20余年的實踐研究,實現了以蠶桑資源引發幼兒有意義學習的研究目標,促進了幼兒全面發展。
自震幼異地新建項目實施以來,面對愈加豐富的蠶桑資源,震幼不斷開發蠶桑主題、創設蠶桑環境,不斷深入挖掘蠶桑資源。震幼把蠶桑資源融入生成性主題活動、自主性游戲活動、趣味性教學活動、體驗性生活活動、探索性實踐活動等活動,利用地域文化中豐富的蠶桑資源,在幼兒活動中開展各種與蠶桑有關的活動,把生活實踐和幼兒教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掌握蠶桑的多項技能,促進多種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養蠶知識,提高其文化素養。
在文化中傳承、在實踐中融合、在沉淀中創新。在未來蠶桑課程建設中,震幼將繼續促進幼兒成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讓幼兒園的發展邁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李敏娟 陳潔 貝勤英)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