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機制形成育人“同心圓”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1年01月26日 10:08教育裝備網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在剛剛召開的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上,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再次被列為重點工作。近年來,各地紛紛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但相關工作仍面臨碎片化、條塊化、分散化等復雜問題。面對各種挑戰與風險,區域教育需要加快在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搭建平臺上下功夫,破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過程中的深層次難題。
健全統籌管理責任機制
堅持黨對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要明確各學段各級黨組織對思政課的領導和責任,系統化設計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政策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黨委統一領導的政治核心作用,打通管理壁壘和協作障礙,重點加強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途徑、教育評價、隊伍管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協商,共同致力于一體化銜接工作的開展。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明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專責部門,根據地域、辦學特色等因素協調各級學校建立合作共建關系。例如,區域層面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集中力量專門研究和制定適合本地區推進思政課一體化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有效推進內容統籌配套、方法研討創新、教材編寫轉化等工作。
應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機構的溝通合作和結對對話,在實踐中破解“各自為戰”困境,鼓勵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區域中小學教學機構的緊密合作,定期開展課程研究、教學研討、教師培訓等活動,共同探討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打破圍墻,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要通過完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優化不同學段不同類型資源的統籌配置,探索形成各學段縱向銜接的網狀資源共享模式,最終實現各學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融共進。
一方面,要健全大中小學資源建設各方動力機制和利益均衡機制,打破資源建設中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構建“縱向銜接、分層遞進”的資源庫,為每位思政課教師敞開使用通道,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教學支持。
另一方面,推進各級各類實踐資源的共享。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校外資源,及大學的實驗室、圖書館、創客空間等設施,面向合作的中小學開放使用權限并提供共享、指導和交流合作,形成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載體合力。
例如,以實踐志愿服務為載體形成縱向鏈接,發揮雙向育人效果,既通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言傳身教對中小學生進行價值觀培養,又通過志愿服務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成長。
同時,用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聯合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產業功能區”等參觀考察和主題實踐活動,加強大中小學生的互動,充分發揮“大手拉小手”的實踐育人作用。
構建教師交流常態化機制
培育和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全局觀念和銜接意識,需要構建縱橫向貫通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學習交流合作常態化機制,搭建立體化交流平臺。
重視培養源頭,加強思政教育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力度,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本碩博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統籌推進師資培養和供給。
同時,創新培養方式,重視選拔培養高素質人才,特別是培養優秀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鼓勵其長期從事一體化教育教學研究。例如,開展實施“后備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劃”“骨干教師提升計劃”等項目,從源頭上保障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人才質量。
加大對思政課教師一體化培養培訓工作,探索建立思政課一體化培訓基地,分層次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培訓班,引導思政課教師準確把握大中小學不同學段思政課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等整體規劃與分段安排,增強各個學段思政課教師的銜接意識和整體觀念。例如,邀請在銜接方面做出成績的學校、思政課教師介紹經驗等,系統掌握各學段思政課程的特點和規律。
探索建立跨學段、跨學校、跨學科的學習交流互動平臺,構建常態化交流機制。開展多樣化專業互動活動,如集體備課、相互講課、觀摩評課等,拓展與創新“線上+線下、授課+講座、專業+公益”等豐富多彩的交流模式。例如,發揮高校作為區域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才庫”作用,加強中小學與大學專業教師團隊的交流與合作。另外,加快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一體化團隊建設,遴選示范團隊,提高各學段教師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創新評價反饋機制
探索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師生評價體系,豐富評價內容與方式,對確保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一方面,建立素養型增值性學生評價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改革學生評價體系。素養型增值性評價體系側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系統化評價,強調素養型育人成效。把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納入評價范圍,重視各學段學生課堂學習、實踐活動等日常信息和學習成長情況考察,實施貫通學生發展全過程的動態評價。
另一方面,探索創新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整體協調的考核評價體系,完善教師評價機制,破除“五唯”等不良傾向,調動教師參與銜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學段的思政課教師,堅持以構建合作機制與解決銜接問題為重點的整體性評價原則,將思政課教師對其他學段教學目標和內容的了解程度、與其他學段德育教師的交流溝通情況納入業務考核范圍,突出一體化教書育人效果在職務評聘中的核心地位,并逐步提高在評優、職稱晉升中的權重。
同時,遵循“發展性評價與獎懲性評價”相結合原則,充分發揮發展性評價對各學段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引領效用,并重視獎懲性評價對一體化建設的激勵約束效用。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晨暉學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