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道結合,激發鄉鎮園教師活力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1年01月25日 09:33教育裝備網
為提升鄉鎮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我園每學期都會帶優秀骨干教師對鄉鎮園進行送教幫扶。鄉鎮園多地處農村,學習資源匱乏,再加上鄉鎮園規模小,教師也少,參與園內教研活動的時間與精力也比較少。這些都造成鄉鎮園教師組織教學活動能力較弱。每次我們提出觀摩活動,鄉鎮園教師壓力都很大。他們會擺手推辭說:“我們的活動組織得不好,更愿意看你們組織活動,我們先學習!
了解到鄉鎮園教師對公開教學活動的畏難情緒,為了更有效地實施幫扶,我們通過面對面座談及問卷進行調研。結果發現,鄉鎮園教師對觀摩優秀教學活動需求強烈,同時渴望幫扶教師對自己執教的活動進行“問診”式現場點評。
為滿足鄉鎮園教師需求,我們商討后將送教活動的內容確定為觀摩優秀課例為主,同時進行集中教研和點評活動。
肯定性評價,給予教師自信
送教過程中,我們發現,鄉鎮園教師在聽評課活動中往往不主動發表想法,更多的是做“沉默的聆聽者”,聽評課活動,成了送教教師的一言堂?墒,如果鄉鎮園教師不主動參與,沒有思維的碰撞與融合,又怎么能激發他們作為教研主體的積極性呢?
基于此,每次活動結束后,我們會先請鄉鎮園教師表達想法,了解每位教師的經驗水平、發展現狀和成長需求。剛開始很多教師都很膽怯,總是三言兩語說亮點,還總擔心說不好。
如在中班美術活動“趣味線繩畫”活動觀摩中,鄉鎮園教師主要說了活動亮點:“目標從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角度進行表述,具有統一性;利用課件出示豐富的線繩畫圖片,能引發和拓展幼兒進行貼畫的經驗。”但是,鄉鎮園教師不愿說活動的不足,他們會有顧慮,怕說不到點子上。
教師是需要被肯定、被鼓勵的,只有這樣,他們的潛能才能被激發出來。因此,盡管他們的點評還有提升空間,但每次幫扶教師在不露聲色地引領、拓展的同時,也會給予鄉鎮園教師充分肯定:“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老師能夠從目標統一性方面進行評析,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美術活動中注重利用直觀形象的視頻、圖片資源對幼兒進行造型啟發,會帶給幼兒創作的靈感,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值得肯定。”
肯定和贊賞,激發了鄉鎮園教師評析活動的熱情和自信,也進一步梳理了聽評課技巧:把握目標,關注教學方法,實現學習價值最大化。鄉鎮園教師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認可,慢慢地,他們從不敢說、不會說到積極主動、熱情地研討,使活動有了良好的氛圍。
體驗式互動,開拓教師思路
鄉鎮園教師專業能力有很大的差異性,既有新入職的“小白”,也有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但在教研評課環節,他們還是感到拘謹。為了使所有教師都融入教研活動,我們會針對活動特點進行體驗式互動,讓教師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打開思路。
如大班音樂活動“布谷鳥”,我們會請鄉鎮園教師隨著音樂感知節奏,并利用不同動作進行表現。伴隨著歡快的音樂,鄉鎮園教師也都不由自主地動了起來。他們有一個人做動作的,也有兩個人合作做動作的……大家都用不同方式感受著音樂,活動氛圍立刻變得溫暖而和諧。
教師在游戲情境中不僅對活動領域特點有了更多感受和思考,也釋放了壓力,更感受到了團隊的凝聚力,因而在研討中也更有話可說。
又如大班體育活動“好玩的呼啦圈”,鄉鎮園教師一起合作玩圈,感受兩人玩圈、四人玩圈、集體合作玩圈等多種玩法,從而開闊了思路,他們對幼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也有了更智慧的解決策略與方法。
通過互動式體驗,我們發現鄉鎮園教師評課也自信了許多,而且能更好地把握教學活動內容和教學方法了。
比如,有的教師說:“這首歌曲讓我特別投入,聽音樂就自然學會了節奏。如果加入樂器演奏,幼兒的興趣會不會更濃厚呢?”其他教師也同意這種想法,于是他們提議可以設計兩次活動,第一次活動重點感知音樂節奏,第二次可以用響板、鈴鼓合奏音樂。
全方位引領,提升教師實戰本領
幾次送教活動,我們都發現,鄉鎮園教師在評課時都存在就活動說活動、就問題說問題的現象,很少能結合幼兒整體發展來考量。這樣的研討多是表面的、淺層次的,對實踐中的問題,也很難尋找到可借鑒的策略方法。因此,在引領鄉鎮園教師評課時,我們往往會運用方法策略指導與理念引領相結合的方法,從活動亮點、不足、調整與建議等方面引導鄉鎮園教師進行全面細致的活動評析。
如大班美術活動“樹葉變變變”,教師提供半成品范畫作品,束縛了幼兒的想象力,使幼兒創作時出現了千篇一律的作品。評課時,幫扶教師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的學習發展目標,引導鄉鎮園教師了解示范畫的弊端,以及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并圍繞教學目標研討出美術教學的適宜方法。如欣賞樹葉貼畫的圖片,說出自己的感受;介紹創作主題及思路;樹葉粘貼,作品創作;展示分享,互動交流等。
通過這樣的細化研討,梳理出美術活動的組織流程,也能讓教師更好地把握每個環節的價值與意義。此后,鄉鎮園教師開展的中班美術活動“漂亮的煙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又如在中班“好玩的輪胎”活動中,鄉鎮園教師將游戲固化為“運蘿卜”,從教師角度創設的活動讓幼兒成了被動參與者。
我們在研討中提出要更關注兒童視角,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比如在游戲中加入闖關游戲情境,讓幼兒自己設計路線圖,自己擺放器材,更好地賦權兒童。
經過一段時間的跟進,現在鄉鎮園教師在活動中,已經開始學著尊重兒童,更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價值性,也敢于放手,為兒童賦能了。
我們能切身感受到鄉鎮園教師從理念到行為的轉變。比如對中班繪本活動“禮物”進行點評時,他們就會指出:“小猴子要給誰送禮物?它為什么去送禮物?”這是開放有效性問題!澳銈兿胍『镒舆@樣的禮物嗎?”這是封閉無效性提問。“畫面中有什么?”這是籠統寬泛、指向性不明確的低效問題。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第二幼兒園)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