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際行動守護家鄉(xiāng)和人民——3所高校大學生抗疫一線參與志愿服務的故事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1年01月25日 09:20教育裝備網(wǎng)
歲末年初,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地疫情多發(fā),危急時刻,留校和返鄉(xiāng)的大學生穿上“紅馬甲”,走向抗疫一線參與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守護家鄉(xiāng)和人民。這里講述的是天津師大、黑河學院、通化師范學院3所高校大學生投身抗疫一線參與志愿服務的故事。
天津師大:河北籍學生投入家鄉(xiāng)抗疫
成為核酸檢測志愿者的這10余天,早出晚歸是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碩士生李恩輝的工作常態(tài)。
李恩輝家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得知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放假在家的李恩輝第一時間報了名。志愿者的任務是為核酸檢測的市民錄入身份信息,讓疾控部門可以準確地追蹤到每一個潛在的感染者。
絕大多數(shù)居民都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但也有例外。一次,他們?nèi)ソo一名正處在居家隔離期間的貨運司機做檢測。沒有電梯,他們要爬上七樓,爬到五樓時護目鏡和隔離面罩就起了霧,讓本就厚重不堪的防護服變得更加悶熱。入戶檢測時,司機大叔因隔離時間較長,情緒非常激動,一直要求駐場領導到場才肯配合。經(jīng)過安撫和勸說,他終于配合采樣。當天,類似的上門采樣進行了20多次。晚上結束工作脫下防護服,李恩輝才發(fā)現(xiàn)頭發(fā)濕漉漉的,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
天津緊鄰河北,天津師大的河北籍學生很多,像李恩輝一樣放假回家后投入到抗疫中的學子還有很多。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宋曉迎就是其中之一。
1月3日,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發(fā)現(xiàn)新冠肺炎病例,傍晚時分就全城封閉。村口建起了防疫帳篷,宋曉迎和另外兩個同伴一起在村口協(xié)助站崗巡邏,防止人員流動。1月4日到20日,村里近1000名村民先后接受了4次核酸檢測,為了盡快完成村民身份信息的錄入,宋曉迎經(jīng)常不吃午飯,最終出色完成任務。
為了穩(wěn)定村民情緒,讓村民了解疫情防控知識和居家隔離的必要性,宋曉迎和志愿者們還主動錄制防疫知識臨街廣播宣傳。如今,她已成了村民們紛紛點贊的“小喇叭”。
大學生們在志愿服務中也收獲了成長。
“志愿服務讓我堅信,抗疫是一件需要全民參與的事情,只有團結一致,才能盡快阻止疫情蔓延,讓大家恢復正常生活。”正在石家莊抗疫的天津師大法學院學生郭世龍說。
黑河學院:“紅馬甲”奔走抗疫一線
近日,散發(fā)疫情讓黑龍江省黑河市、綏化市等地的防控力度不斷加碼。黑河學院寒假返鄉(xiāng)的大學生們走出家門,主動加入所在地社區(qū)志愿服務隊伍,這些青春洋溢的“00后”大學生身著志愿者“紅馬甲”,奔走在抗疫前沿。
2020年12月,黑河市愛輝區(qū)發(fā)現(xiàn)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黑河學院的大學生們在學校的周密安排下,帶著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紛紛返鄉(xiāng)。體育學院大三學生孫曉偉順利返回綏化市綏棱縣閣山鎮(zhèn)三合村的家中。
1月,疫情再起,在解除居家隔離觀察后,19歲的孫曉偉來到當時疫情防控形勢最為嚴峻的三合村朱萬福屯做志愿者,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室外巡邏、值守,給隔離家庭送物資。“雖然存在著一定風險,但作為大學生志愿者,我還是想盡自己所能為家鄉(xiāng)做點兒事。”孫曉偉說。
外國語學院2020級學生樊東博家在綏化市望奎縣,離校返家隔離期結束的前一天,望奎縣發(fā)生了疫情,也是黑龍江這次疫情最嚴重的地區(qū)。拿到核酸檢測結果陰性報告的樊東博立刻向望奎青年防疫志愿者協(xié)會請纓,主動參加當?shù)匾咔榉揽毓ぷ鳌?
最大碼的防護服穿在樊東博的身上也變成了緊身衣,直身、彎腰、系鞋帶都變得很困難,即使這樣樊東博還是堅持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疫情特殊時期,志愿者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作為大學生要有責任和擔當,為國家、社會盡一份力。”樊東博說。
“黑河是我生長的城市,我要保護她。”理學院2017級學生閆玉瑩在黑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做志愿者。剛參加志愿服務的前兩天,她負責室內(nèi)消毒殺菌以及核酸檢測的秩序維護工作,因為做事細致認真,耐心細心,醫(yī)院把她調(diào)到婦產(chǎn)科為就診人員提供導醫(yī)服務。“這份工作看似簡單,卻涉及不同的人和程序,每一步都不能出錯。”閆玉瑩說。
“疫情當前,使命在肩。”這些來自黑河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像滿天星、像螢火蟲,在志愿者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為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寫下生動注腳。
通化師范學院:寒冬深夜燃起“通師紅”
“音樂學院加入完畢”“政法學院加入完畢”“教育科學院加入完畢”……近日,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黨委向通化市主動請纓,迅速組織學校志愿者隊伍,充實通化的疫情防控力量,緩解人手短缺困難。
1月18日晚上8點,108名志愿者集結完畢。晚10點,身著“志愿者”字樣紅馬甲的通化師范學院志愿者連夜奔赴戰(zhàn)疫前線,連夜進入工作狀態(tài):嚴格管控卡點、在全員做核酸檢測篩查過程中維護秩序、整理社區(qū)材料歸檔、宣傳防疫知識、對隔離點開展病毒消殺,這是志愿者們的工作內(nèi)容。
在這支主要由黨員組成的志愿者隊伍中,共有教師83人,學生25人,其中既有學院領導,也有輔導員、教師、機關工作人員,既有年過半百的教授,也有風華正茂的學生……
醫(yī)藥學院的大二學生潘昊晨,疫情開始后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前往社區(qū)擔任志愿者。在疫情暴發(fā)的短短幾天里,潘昊晨不眠不休,幾乎是連軸轉。學校成立志愿服務隊后,他在結束了當日晚6點至12點在佟江社區(qū)卡點執(zhí)勤的任務后,又主動替換不方便晚上工作的志愿者。
在這支志愿者隊伍中,有兩個家庭6口人舉家上陣,分別是文學院副院長方東杰、文學院教師曲赫和他們在讀研究生的女兒,以及文學院黨總支書記李洪彬、歷史與地理學院黨總支書記石志丹和他們就讀高一的女兒。這兩個家庭第一時間響應號召,自發(fā)報名志愿服務。
校風與家風的傳承,在這場疫情大考中熠熠生輝,志愿者們舍小家為大家,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通化師范學院的志愿者們把對人民的愛、對家園的堅守,化作最堅定的行動,為冰天雪地的通化增添了一抹最亮麗的“通師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