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高校辦學空間不只是遷址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2年04月13日 09:34教育裝備網
近年來,每當有地方高校變更注冊地,往往都會引發熱議。公眾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地級市吸引力沒有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強,地級市辦學令人擔憂。還有學者提出地方強校齊遷省會值得再審視。擔憂也好,再審視也罷,問題的根本在于地方高校拓寬辦學空間的困境。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提質創新步伐的加快,地方高校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諸如優質生源與高層次人才吸引力不足、辦學定位不明晰、科研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等。與此同時,省會城市與計劃單列市的發展定位與城市能級不斷提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增多,對高等教育規模、結構與層次提出新需求、提供新機遇。從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部分省會城市的常住人口較“六普”相比增長率超過20%甚至40%,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人才虹吸效應明顯。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強校選擇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作為辦學空間拓寬地。
但地方高校拓寬辦學空間不等同于物理空間拓展,更不是只有遷址一條路徑。拓寬辦學空間是地方高校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按照科教融合、產教融合、體教融合、醫教融合的發展思路,著力提高學校發展與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服務區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能力。
在路徑上,拓寬辦學空間既包括地方高校主動調整學科專業,實現專業結構布局和人才培養類型結構的優化,又包括加強協同創新、推進產教緊密融合,增強跨界、跨區域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和地方緊缺人才培養能力,助推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為地方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合適的人才支撐。我國正在推進京津冀、長三角、黃河流域九省區教育協同聯動發展,這為地方高校實現要素流動、資源協同提供了機遇,同時要求地方高校在多方共贏的區域教育發展格局中同步規劃、特色發展與謀求創新。
地方高校推動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與終身學習、醫療衛生、體育藝術、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等,同樣是拓展辦學空間的重要路徑。比如,服務地方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高校融入地方教育發展的有效方式。地方高校既可以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優勢,深入挖掘地方的傳統文化資源,在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中發揮引領作用,也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資源推進基礎教育學校辦學品質提升與特色發展。另外,地方高校開展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參與學習型城市建設,也是融入地方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路徑。當前我國勞動力人口素質與主要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難以滿足強國戰略對人力資源支撐的需求。因此,既需要繼續加快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發展,同時要求各地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繼續教育和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途徑,從調整存量上提升人口和從業人員的生活生產技術技能與知識掌握運用水平。而地方高校正是提升各地人力資源水平、促進人民群眾更高質量就業以及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伴隨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步伐的加快,研究制定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發展能力的監測評估指標愈發重要,尤其是要重點關注平衡性和差異性。一方面,要著眼于全局,加大政策資源傾斜力度,支持地方高校取得相關學科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以確保各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動態平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當鼓勵地方高校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促進其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布局學科專業結構,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發展,更好地實現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緊密聯動發展。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科研與信息管理處處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