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力夯實高等院校基礎科研根基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2年03月14日 09:17教育裝備網
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撐作用。丁奎嶺指出:“基礎研究既能探索自然奧秘、拓展人類的認知邊界,也是破解‘卡脖子’難題的關鍵。沒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就很難做出原創性、變革性、顛覆性的關鍵核心技術。”
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和創新之源,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基礎研究的目標是拓展對世界的基本認識,其產出是一般知識以及對自然界及其規律的認識。2018年起,教育部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建設了一批前沿科學中心,已經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但與新時代建設世界高等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的戰略要求相比,與全球科技競爭新格局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基礎創新提出的新要求相比,我國高等院校的基礎研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亟待進一步加強與優化。
主動布局,戰略謀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使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一輪大變革、大發展和大調整。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基礎科學研究需要主動聚焦國家重大科技戰略目標,有組織地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礎研究大科學計劃,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科學聯合攻關研究。《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中已明確提出的核心任務包括組建世界一流創新大團隊、建設世界領先科研大平臺、培育搶占制高點科技大項目和持續產出引領性原創大成果。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和大成果的持續產生不僅有賴于持續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而且有賴于主動布局的戰略眼光和超前謀劃的戰略思維。
交叉融合,協同攻關。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打破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的界限,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之間正在呈現出深度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前瞻性、戰略性和前沿性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的持續產生更加需要建立在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和科教深度融合的基礎之上。但正如丁奎嶺在提案中所指出的,我國高等院校目前學科交叉融合和協同攻關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科研資源分散、協同協作困難的現象和問題依然突出。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圍繞科技人員聘任、職稱晉升、評價激勵、成果轉化等方面在試點基礎上不斷進行大膽探索。例如,由于基礎研究具有長周期性、探索性和較高的不確定性,這些研究特點要求高等院校對基礎研究領域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更具彈性和靈活性,凸顯科研文化和科研品格關懷,不斷促進科研管理向科研治理轉變,并努力提升科研治理現代化水平。
加大投入,戰略儲備。由于基礎研究在一個國家整個研究系統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重要地位,世界范圍內的高等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無不將保證和不斷提升基礎研究經費在整個公共科研經費系統中所占比例作為政府財政預算設計的優先考慮。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高等院校基礎研究投入及其人均投入與高等院校基礎研究產出呈現強相關性,而基礎研究投入增長率與其產出增長率之間未呈現顯著相關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推進基礎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這既是回應當前國際國內重大形勢與問題、適應高質量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也是不斷夯實基礎科研根基,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根本任務。因此,不斷加大基礎研究相關投入,多措并舉吸納更多優秀青年投入基礎研究,從國家層面進行基礎研究優秀人才戰略儲備,也是重要的戰略舉措。
(作者系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