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還須多方合力突圍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9月15日 13:42教育裝備網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報道,盡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仍有個別高校利用“自由職業”“靈活就業”等畢業生就業統計指標做文章,將原本應當歸為“不就業擬升學”或“待就業”的畢業生統計為已就業狀態。
多年來,高校就業率數據造假現象時有發生。此次疫情期間,個別高校粉飾就業率數據,直接給畢業生就業率“摻水”,不但直接損害大學畢業生切身利益,更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生存、家庭的幸福、學校的發展,而且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就成為當前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議題。如何治理就業率造假現象?一方面,不能苛求高校必須常年保持畢業生“高就業率”,尤其是單純以就業數據論高低;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扎實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還須政府、高校、企業、社會和畢業生等多方合力突圍。
政府應以經濟發展促就業,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一方面,深入挖掘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用好中小微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等優惠政策,支持畢業生以新就業形態、靈活多樣的方式真正實現多元化就業;另一方面,落實并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改善就業環境,暢通就業渠道,引導更多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到現代農業、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
高校應轉變辦學理念,提供精準化就業服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壓力會給一些大學畢業生帶來恐慌、迷茫和焦慮情緒。高校應努力克服“必須簽訂三方協議”、追求“高就業率”的思想,從畢業生實際出發,做好“一生一策”,加強對畢業生的個性化指導,及時開通就業心理咨詢和就業幫扶熱線;同時,切實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多渠道開展網上校園招聘活動,為畢業生精準推送就業政策、崗位和求職技能指導,引導他們合理調整就業預期、找準職業定位。
企業和社會用人單位應協同配合,助力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先后出臺相關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的稅費優惠政策。不少企業克服自身發展困難,增加崗位需求。雇主應從用人理念和企業精神出發,做實用人機制,在對高校畢業生優化服務擴大在線辦理事項外,嘗試推行網上面試、網上簽約、網上報到,并且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面試、體檢、簽約錄取,以真正滿足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倒逼高校就業工作和辦學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天津外國語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