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撰寫論文,自然就不怕查重負擔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6月28日 11:21教育裝備網
“2月初120元,現在550元,翻倍地漲”“買的時候480元,剛買完就漲到580元”……據報道,臨近畢業,碩士學位論文查重服務價格漲勢“兇猛”。不少研究生直言,查重負擔越來越重,畢業前還要被宰一次。
對此,有觀點認為,要讓學生不被宰,就要從改善供求關系入手,相關機構應該放寬限制,使學生這樣的個人用戶可以更便捷地使用查重服務。從市場的思路來看,這樣似乎沒錯。但此類觀點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為何會冒出如此大的查重需求?這種需求是完全合理的嗎?
查重有個正規“學名”:“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從名字就可看出,查重是預防、懲治學術不端的一種技術手段。最有可能的學術不端行為是什么?自然是論文注水、拼湊。很多高校雖然沒有明確要求畢業生在提交論文前進行自查,但是為了降低重復率以保障低于學校劃定的紅線,大部分學生會先自查,然后根據查重結果比對進行修改。事實上,高校給予了畢業生一到兩次免費查重的機會。部分學生之所以還要自掏腰包頻繁查重,無非在于論文的原創性不夠,沒有底氣。對照查重檢查報告改變語句以降低重復率,使之通過合格檢測。為了避免被系統發現頻繁查重,一些畢業生甚至通過抹掉名字、頁眉頁腳,封面、調整論文結構等方式多次提交。這樣一來,雖然重復率降下來了,達到了學校的要求,但這樣的論文價值幾何?從何體現教育質量和學習成果?相關機構之所以只向單位開放查重權限原因或在于此。
查重并非衡量論文質量的唯一標尺。2016年,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在“教育與預防”章節中明確提出6條相關措施,以加強高校科研人員和學生的相關教育與預防,“高等學校應當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建立對學術成果、學位論文所涉及內容的知識產權查詢制度”只是其中一條。也就是說,論文查重只是杜絕學術不端的辦法之一。
論文是學生研究生學術生涯的最終表現,是對研究生學習的最終檢閱,要讓學生不怕查重,就要培養學生遵守學術規范的意識,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這背后需要強大的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各方須各盡其職。導師、院系作為研究生培養的主要責任人,應加強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學術指導和質量把關,在研究生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論文選題、研究攻關、成果總結、論文寫作和發表等培養環節要加強全過程指導,鼓勵研究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學生亦應當嚴格要求自己,提升學術能力,遵守學術規范。倘若論文扎實,富有創新,畢業生又何必擔憂查重關卡?
此外,學生有被宰的感覺,與查重市場混亂有一定關系。因此,在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規范研究生論文寫作的同時,對于查重亂象背后的一些不端行為同樣需要治理。目前,國內能夠提供查重服務的只有幾家,其中知網由于擁有豐富的全文比對資源庫支撐,查重結果權威性更高,往往成為學位論文查重的首選。在知網不向個人用戶開放查重的情況下,有論文查重需求的學生,只能涌向網上購買論文查重服務。而網上的查重服務又從何而來?是一些人通過門路“倒賣”機構內部的賬號搞出來的。也就是說,那些明碼標價的網上查重服務,其實也是通過知網,只不過是把知網只對單位開放的資源倒騰出來,售賣給個人而已。畢業季查重需求旺盛,“倒爺”自然坐地起價,狠撈一筆。
機構內部人員與商業機構或者個人倒賣查重名額,實際上也已涉嫌不端。對此,應當加強內部管理,對查重名額資源嚴加管理,合理利用,對部分內外人員相互利用牟取不當利益的行為,有責任調查核實,嚴肅懲治。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