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教育甘霖澆灌“桂花”開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6月17日 09:17教育裝備網
“新學校很大很漂亮,我要努力學習,將來回饋那些幫助過我的人。”去年9月,趙嘉慧與1800余名同學入讀粵桂小學,其中隆安震東集中安置區搬遷戶子女占比90%以上。
按60個教學班、2700名學生的規模高標準援建的粵桂小學是廣東省茂名市參與粵桂扶貧協作重大教育項目之一。按粵桂扶貧協作工作安排,茂名主要幫扶廣西南寧、來賓兩市5個相對欠發達的縣,分別是南寧上林縣、隆安縣、馬山縣和來賓忻城縣、金秀瑤族自治縣。為讓南寧、來賓受援地師生共享教育發展紅利,近年來,茂名緊扣精準、因地制宜,打出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師發展內驅力、教研助力破解發展難題等組合拳,努力幫在點上、扶在根上。
強力輸血幫受援地教育發展補短板
“扶貧先扶智,南寧、來賓等地薄弱學校的孩子就像桂花一樣,我市盡最大的努力整合優質教育資源,讓他們幸福盛放。”茂名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欣榮介紹,該市找準南寧、來賓急需與茂名優勢的結合點,強化一區(市)幫扶一縣機制,努力幫助受援地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為努力幫助南寧、來賓薄弱學校補齊硬件短板,近年來,茂名盡己所能,捐錢捐物,援建學校,向南寧、來賓教育發展輸血。近3年,茂名為兩市協調落實投入5583萬元教育援建資金。
除了物質支援,茂名還對癥下藥,向受援地師資隊伍建設輸血。
南寧馬山縣白山鎮合群初中地理學科打贏了翻身仗。2018年前,該校地理學科綜合素養測評經常在馬山縣排名靠后,而現在已提升至全縣前列。華麗轉身背后,茂名市電白區陳村中學支教教師侯瑞良功不可沒。
原來合群初中沒有專職地理教師,非地理專業出身的教師教學手段、方法相對落后,地理教學儀器落滿灰塵。2018年,侯瑞良到來后,帶動學校地理教師打造以生為主的課堂。他通過講故事等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帶學生開展研學活動,實地考察學校周邊喀斯特地貌等地理資源。合群初中學生在知行合一中,綜合素養快速提升。
茂名市教育局副局長麥麗敏介紹,針對受援地教師結構性缺編等痛點,茂名實施“攜手奔小康”教育扶貧協作支教項目,已選派481人次骨干教師到南寧、來賓山區學校支教。
為受援地培養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影響教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之一。要讓受援地教育將來不返貧,關鍵工作之一就是將‘輸血式’教師支援升級為‘造血式’教師幫扶。”羅欣榮介紹,茂名提前謀劃好“如何退出”的問題,通過結對幫扶、送培送教、掛職鍛煉等多元形式,將受援地教師“扶上馬送一程”,努力為受援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原來馬山縣同富小學教師李紅蘭的課堂就像“獨角戲”,學生參與度不高。在茂名支教教師溫華芬示范引領下,李紅蘭逐漸學會通過情景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茂名支教教師勇擔專業成長“領路人”職責。他們在支教學校深入調研,梳理出受援地教師教學中的共性、個性問題,針對性地開展校本培訓、示范課、輔導教學等幫帶活動,幫當地教師提高教學流程設計、掌控課堂等方面的專業能力。
“我們不但將名師送過去幫扶,還把部分受援地教師請過來學習。”茂名市教育局副局長潘華耀介紹,茂名專門組織研修班、教學開放周等活動,邀請受援地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等,到茂名市優質學校跟崗學習,接受培訓。
據統計,近三年,茂名選派32人次名師、名校長到南寧、來賓培訓教師和教育管理干部4000多人次,并組織兩地教育工作者到茂名學習培訓1200多人次。
“一對一”助推受援學校“五育并舉”
“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我們必須努力激發受援地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受援學校‘五育并舉’。”羅欣榮介紹,近年來,茂名通過組建“一對一”結對幫扶等新引擎,提升南寧、來賓薄弱學校教育發展水平,讓更多受援地學生家門口也有好學校,享受更優質的教育。
茂名化州一中通過聯動教研、遠程同步教研等方式,對口幫扶南寧隆安中學。2019年,隆安中學教師在教學成果大比武中獲得創辦以來最好成績,超額完成上級部門多項教學教研工作任務。
近年來,茂名積極引導本地優質學校到受援地學校把脈問診,將特色優勢與結對幫扶學校發展短板相結合。目前,茂名共有19所學校與南寧、來賓兩地22所學校結對,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幫扶發展共同體。
茂名還深挖受援學校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因校制宜,幫扶兩地學校探索特色多元的素質教育之路。
在茂名市電白區支教教師鄧永輝推動下,馬山縣周鹿初中成立了該校歷史上第一個合唱團,有唱歌愛好、特長的學生自此有了施展空間。周鹿初中百花合唱團成立才兩年多,就多次與馬山縣直屬初中合唱團同臺競技,斬獲兩屆縣級大合唱比賽銀獎。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