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素養助推師生未來發展——記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學生創新素養教育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6月16日 11:25教育裝備網
面對新的發展紀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便是高質量的教育,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為此,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緊跟時代步伐,緊扣國家人才需求,將創新素養融入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為培養未來創新人才開墾優渥的教育土壤。
信息化實踐助力創新素養覺醒
未來社會,一定是一個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社會,以信息技術支持人類謀求創新發展是必然趨勢。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建立信息化思維就顯得至關重要。
回民二小借“互聯網+教育”實踐,積極變革課堂教學方式,用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檢索意識、信息應用意識,發散思維,開闊視野,播種創新素養良種,為學生創新思維的萌芽開辟了沃土。
多年來,為給學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學校提供仿真互動學習體驗,致力于信息化課堂打造。2014年學校建成了由智慧(同步)課堂、智能錄播室、數字化網絡教室、多媒體視聽室、數字化合作學室和無邊界學室(平板電腦教室)構成的“未來學習中心”;2015年建成由基礎科學區和“創客(Maker)體驗中心”構成的智慧魔方科技體驗中心;2017年打造了兩間智慧課堂教室;2019年5月,回民二小AI創新實驗中心建成……學校推行應用智慧教育理念,構建了個性化教學模式和高效智能化課堂,打造出沉浸式可交互的虛擬互動學習場景,提供多元化生動教學,奠定了師生對人工智能重構教育模式的基本認知。
這雖然只是個起步,但是,理念的播種喚醒了教育者的覺悟。人工智能來臨,該帶領下一代走向何方?更應該看重的是孩子的什么發展?是知識還是智慧,是技能還是智能?怎樣的教育才能讓當今的孩子成為未來機器人的主人,而不至于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課程開發賦予師生創新素養實踐的動能
面向未來,學校已經不只是知識傳播的基地,而更多是知識創新的平臺。所有的國家課程資源都是傳遞知識、應用知識的媒體。課程只有從孩子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拓展延伸出來,才是地地道道的創新,這里的創新有知識、有思維、有思想、有情懷,還有可以“以一物聯通世界”的認知方法。因此,回民二小從家鄉資源入手,開發了寧夏在地風物啟蒙課程,包括“枸杞紅了”“賀蘭山尋”“黃河紀行”三大主題諸多項目的課程體系。
尋覓一條流淌著中華優秀文化基因的命脈,打破學科界限,打破空間界限,打破教材界限,讓孩子整體認知,整體體驗,讓文化元素伴隨成長過程。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創新素養。
回民二小把眼光放在養育了世世代代寧夏人民的這片土地,開始尋找家鄉的風物,一切能夠代表家鄉文明,代表家鄉得天獨厚的風物!凹t枸杞”“紫蘑菇”“葡萄酒”“賀蘭山巖畫”“黃河蘆葦”……這些西北獨特的地域風物,都成為一個個獨一無二的課程題目,用獨創的課程內容、綜合實踐性的學習方式、項目式學習的探究路徑,讓孩子與家鄉山水相約相知相連,培育民族文化的根,孕育人生的原始情懷。積淀未來可以走得更高更遠的生命底蘊。這就是創新的源泉,因為,只有家鄉的才是獨特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當時代走向互聯網,互聯網走向新的時空,教育的使命已經全然升級為引領人類生命覺悟、拯救地球生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擔當。培養有創新思維、創新精神,有溫度有情懷,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創造性人才,是當代教育的切實任務;孛穸嵤┑膭撔滤仞B教育無疑是時代召喚的新教育。這種新教育的起步、探索與實踐,是一群潛心基礎教育研究、忠誠于祖國教育事業的教師群體共同創建的;孛穸∫詣撔滤仞B助推師生未來發展,也是一個堅定的價值選擇。對此,他們充滿信心,大步向前。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