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突出特色落實“四個相統一”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6月08日 10:02教育裝備網
課程思政立足于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建設目標和核心內容,著力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相統一、總結傳承和創新探索相統一的“四個相統一”。
貫徹“四個相統一”,必須堅持學生中心。專業課與思政課“兩張皮”的現象一直存在,尤其專業課“重教輕育”問題突出。忽視了學生體驗和育人效果。所以,要利用好專業課堂這個占去學生絕大多數時間的育人平臺,讓專業教師既教書又育人。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轉換表達方式,寓教于課、寓教于樂,要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有意思”。講多少其實并不重要,學生聽進去多少才重要。如何在多元、多變的社會思潮中引領更多青年與黨同心、與黨同行是大課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期間,學校組織援鄂醫護人員為全校師生講了一堂云端大課,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抗疫經歷和感悟,全校師生及家長近9萬人在線收看。
貫徹“四個相統一”,必須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處理好“食材”與“食鹽”的關系。“食材”與“食鹽”如同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關系。食材視之有形、食鹽品之有味。課程思政追求的境界是“吃鹽不見鹽”。專業課教師如同“大廚”,要拿捏好“火候、口味”,烹制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餐”。二是處理好“獨奏”與“交響”的關系。“獨奏”與“交響”如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開展課程思政不是動思政課教師的“奶酪”,而是彼此交融、各取所長、協同育人。學校在組建課程思政團隊時,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共同研討設計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大綱,思政教師側重價值導入,專業教師側重教學實踐,在運行機制上進行“嫁接”,使課程思政與專業課同向同行,共譜“華章”。
貫徹“四個相統一”,必須結合學校實際。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而不同院校由于其學科專業、歷史積淀、辦學區域等差異很大,想要做好課程思政的內容供給,就必須做到既統籌協調,又分類指導,不同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和學科專業特點,大膽探索實踐,突出特色,讓課程思政案例鮮活、充滿生機。學科交叉讓課程思政更有趣。作為一所擁有醫學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在新版人才培養方案通識教育模塊中設置了醫療急救實踐課,面向非醫學類學生開設,讓其他專業學生在新穎、輕松的氛圍中掌握實用醫療技能,體會白衣戰士治病救人、醫者仁心的職業操守和人文精神,效果較好。實踐環節是課程思政的重要舞臺。學思結合、知行統一。體驗式教學和實際操作訓練最易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學校在工程訓練中心教學設計中,通過介紹中心前身研發拖拉機、開發北大荒的歷史,彰顯墾荒精神和工程文化;通過融入陶藝制作、3D創意打印及創客咖啡,激發學生創意思維,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和藝術鑒賞力,這些與傳統的工程訓練相得益彰,協同育人。中心既是實訓場所,也是課程思政育人陣地。
貫徹“四個相統一”,必須高站位謀劃、小切口實施。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全面規劃,循序漸進,以點帶面,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所謂高站位就是將這項工作與培養接班人、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緊密聯系在一起;所謂小切口就是精準設計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和內容體系。做好課程思政這件事,要以專業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如果專業教師既有精湛的專業素養,又主動參與課程思政,學生對其專業的認同會轉移到對其傳遞的價值理念的認同,那么思政要素的入腦入心便水到渠成,這就是課程思政的立足點和生命力。
佳木斯大學校長 孟上九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