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教育治理迎來新契機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6月02日 10:11教育裝備網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我們迎來了“后疫情時期”,生產生活加快恢復,學生陸續返校復課。此時,復盤疫情期間的教育教學工作,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總結區域戰“疫”經驗,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們反思管理中的短板。本期,我們邀請專家、縣長和局長,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梳理此次疫情帶來的思考,并為下一步區域教育治理的發展提供多種方案。
——編者
危機面前,必有憂慮,更有契機。深刻反思戰“疫”中暴露出的教育問題與管理短板,總結梳理應對危機中積累的技術與經驗,迎來教育變革、學校轉型和治理現代化的新契機。
回歸生活育人 補齊“五育”短板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突發疫情,戰“疫”成為最大、最重要的生活之書,居家防控就是最好的課堂,需要每個人去閱讀、學習和參與,為孩子們關注生命和世界提供了教育好時機。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在中央決策部署下迅速行動起來,縝密推進“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鼓勵學生在抗“疫”的社會大課堂中學習,使學生不僅獲得學業上的進步,更獲得精神上的成長。
堅持“防疫優先、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總體原則,成都市雙流區教育局引導各校按照“疫情防范與安全教育、行為習慣與身心健康、學業進步與興趣特長、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四個維度,將學科內容與疫情教育素材統整為課程,感悟生命價值,激發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廣西柳州市教育局將線上平臺劃分為學科導學、防疫防護、身邊故事、育心樹人、實踐探究、親子時光、健康成長七個板塊,助力“停課不停學”。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教育局從勞動與生活、學習、成長三個維度,打造出一套有明確育人目標的課程體系。居家學習期間,引導學生完成一定量的家務勞動,形成與戰“疫”狀態融合的生活與學習方式。
如今學生復歸校園學習,反思教育的薄弱環節和學校課程內容的缺失,仍然需要聚焦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價值觀教育、科學教育、危機教育和勞動教育等主題,對學生進行專題聚焦式學習。
各地教育部門亟須將生活教育納入教育改革議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統籌考慮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安排,做到學科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兼顧,特別是要拓寬和打開學校教育邊界,建立起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讓各類社會組織、機構和家庭共同為生活教育服務,實現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良性互動。
轉場線上教育 填平公平鴻溝
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是“停課不停學”的重要手段和應急之舉。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依托多年持續推進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果開展“互聯網+教育”,“用技術跨越障礙,用屏幕照亮前程”。
在直播、網課火爆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網絡平臺出現大量擁堵、崩潰等現象,傳統課堂教師不熟悉網絡教學操作方法的尷尬,貧困家庭學生缺乏終端接收設備的焦慮……構建全媒體學習架構,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成為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確保危機時刻每個學生都能夠持續學習,關鍵是要選用優質技術、適切資源,重點是消除困難群體學習的潛在障礙。
國家開通網絡云課堂平臺和教育電視頻道,照顧到全國各省區市、特別是農村和偏遠貧困地區,保證師生能夠利用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等多種終端接收和重復收看。
河南省焦作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開展“網絡救援”行動,為貧困家庭學生送網絡、送手機、送幫扶,向社會募集手機、電腦,使貧困家庭學生網上學習不再困難。
其次,“互聯網+教育”助力優質教育資源普惠共享,消除數字鴻溝,實現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
北京市海淀區依托海淀智慧教育云,面向全市、全國部分地區開放優質教育資源,鼓勵學校、教師、學生在線結對開展教育幫扶,用“一朵云”帶動“一片云”。
在廣西、甘肅等地,由城市學校的學科優秀教師和鄉村學校的任課教師協同配合,鄉村教師在名師指導下,通過“直播‘聽’+錄播‘看’”方式有效提升了專業實踐能力,同頻互動讓偏遠地區的孩子接受到優質教育。
疫情之后,教育教學范式將迎來重大變革,線上線下教育有機融合,“云上學校”與“實體學校”共同發展,全面的虛擬學校建設需要提上議事日程,這不僅是教育投資的方向,也將是公共教育服務的新增長點。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地方教育部門要搶搭“新基建”快車,實施新一輪信息化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和師生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特別是要將解決農村偏遠地區的教育信息化設施服務擺在首要位置,消解由數字鴻溝導致的教育不平等。
重構教育生態 提升治理效能
開展線上教學,落實“停課不停學”,將教育空間從學;貧w到家庭,教學服務從實體空間轉移到虛擬空間,家庭、企業、在線教育機構等更多的教育利益相關方參與進來,形成一種新的教育生態。
但協同治理的步伐沒有完全跟上,企業運作的直播平臺、網絡課程、資源庫蜂擁而至,令人眼花繚亂。在線課外輔導機構渾水摸魚,推出超標超綱、強化應試的商業網課。許多學生被各種網課“綁架”喘不過氣來,家長們被要求監督孩子上網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給父母和孩子增加了負擔。
教育系統的各個層面必須強化管理,特別是發揮政府的政策引領、統籌協調、有效監管等多種作用,協同教育系統內外部力量提供有效的學習平臺、工具和資源。
福州市政企協同為在線教育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務,“網教通”被選為福州“停課不停學”的官方平臺,提供包含直播教學、課程點播在內的在線教學服務。
騰訊教育面向武漢地區推出“不停學”聯盟,免費為各學校搭建線上教室,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延期開學帶來的缺憾。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教育三個互相聯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疫情打破了它們之間人為設定的邊界。在回歸家庭、融入生活、轉向線上的教育新生態中,學生被置身于一個開放而無限定的學習空間,學校與家庭的時空分割、教育與生活的截然分離、校內與校外教育的嚴格區分將成為過去。
技術改變教育和學習,為重組教育系統提供了新的可能,改變傳統學校運轉的基因,引發教育服務供給內容、方式、決策與監管等方面的變革。要深入推進以全域教育和學習社區為特征的學校教育形態與組織變革,探索無圍墻學校、無邊界課程、無限制學習、無校籍教師、無學籍學生的未來學校新樣態。
推動構建基于大規模社會化協同的開放教育服務體系,支持互聯網企業與在線教育機構充分挖掘新興教育需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完善開放教育服務的認證、共享和互認機制,健全政府購買優質在線教育資源與服務的相關制度,推動學校加大在線教育資源的研發、引進和共享力度,全面提升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協同聯動的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作者單位: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