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每一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5月25日 09:30教育裝備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時指出,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其中明確提到,要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時指出,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聚焦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這是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營造健康教育生態,給鄉村孩子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重要抓手。
發展鄉村教育,究竟是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還是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曾存在爭議。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給出了答案。鄉村小規模學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又要辦好鄉鎮寄宿制學校。
那么,為何要進一步強調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呢?這是有現實原因的。根據最近剛公布的2019年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普通小學16.01萬所,比上年減少0.17萬所,下降1.03%;另有小學教學點9.65萬個,比上年減少0.49萬個。而同年,小學招生1869.04萬人,比上年增加1.74萬人,增長0.09%;在校生10561.24萬人,比上年增加221.98萬人,增長2.15%。也就是說,我國小學招生和在校生人數都有所增加,但是小學數量、小學教學點數卻在減少。究其原因是,一些村小、小學教學點因學生數少而被撤并,而這些學生選擇到鎮上或者縣城上學。從現實出發,要因地制宜辦好村小、小學教學點,也要辦好鄉鎮寄宿制學校。
現實情況是,部分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較差,存在安全、衛生隱患;學生放學后,有的學校沒有足夠的生活老師輔導、管理學生,科任教師既要上課,又要承擔寄宿管理、服務工作;年幼的學生從小就寄宿,有不適應寄宿生活的心理問題;寄宿制學校沒有校車,孩子周末回家有交通安全隱患;在鄉村孩子都到鄉鎮學校寄宿讀書后,村小、教學點被撤,鄉村沒有了瑯瑯書聲;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不等于不重視村小、小學教學點,讓適齡孩子都上寄宿制學校。而是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在聽取村民意見基礎上,合理布局學校。如果孩子上學路途遙遠,那么采取鄉鎮寄宿制模式是合適的;但是,必須辦好鄉村寄宿制學校,包括改善寄宿制學校的宿舍、食堂、洗浴條件,增配生活教師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發動社會力量,共同解決鄉鎮寄宿制學校的校車問題。馬云公益基金會就在探索建設鄉鎮寄宿制學校,在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時,要重視社會公益機構的力量。
至于加強縣城學校建設,我國有的中西部省份的縣城高中存在生源流失、教學質量偏低等突出問題。對此,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管理,所有學校(含民辦高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招生范圍、招生計劃、招生時間、招生方式進行統一招生,嚴禁違規爭搶生源、“掐尖”招生、跨區域招生、超計劃招生和提前招生。嚴格公參民學校招生管理,嚴禁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混合招生。這為縣城學校的發展、建設,提供了規范辦學的環境。
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其出發點和目標都應該是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形成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和政績觀,辦好每一所學校,惠及每一個孩子。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