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信息化助推 教育精準扶貧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5月20日 10:16教育裝備網
當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逐步得到廣泛應用,社會各行業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社會整體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趨明顯,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并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國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積極推進“三通兩平臺”“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工程建設,教育信息化在基礎設施配備、科技教學建設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礎上,國家通過推出一系列政策致力于用新技術手段助推教育扶貧,加強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提升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質量,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探索出了一條教育精準扶貧新路徑,來填補網絡信息鴻溝。
教育信息化對于促進偏遠地區基礎設施完善、促進優質教育資源覆蓋、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最終縮小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為更好地讓教育精準扶貧乘上教育信息化快車,實現教育發展從量到質的均衡,助力貧困地區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應該進一步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繼續加大教育信息化資源向貧困地區有針對性的傾斜。資源是任何行業發展的沃土,教育信息化也不例外。貧困地區大多地處偏僻,教育信息化資源比較短缺。因而在教育信息化發展上,如何采集、利用、配置教育信息化資源,是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實現有效運用的重要課題。對這些貧困地區進行教育信息化資源配置時,應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事一策,依據特情合理地去配置資源,確保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二是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行政管理人員的管理質量和水平。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實到位的關鍵是必須要做到“領導懂”。因此,這就要及時開展區域政府分管領導、教育局長、分管局長,師訓、教研、信息化負責人和中小學校長的培訓,讓這些相關領導干部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知識,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推動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源頭和核心力量。可以說,只有領導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視,才能進一步實現“骨干精”和“教師用”的目標,才能協調和引領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的精準發展。
三是引導各類信息化企業有序加入教育扶貧工作。信息化企業是技術革新和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大扶貧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效發揮教育信息化效能助力教育精準扶貧上,信息化企業的作用非常重要,應該得到重視。例如:貴州省教育廳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貴州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貴州移動發揮自身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管理及智慧云平臺、資源共建共享、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應用推廣等各領域加大資源投入,與貴州省教育廳持續開展深度合作,推動全省教育信息化發展。這一案例充分體現了信息化企業在教育扶貧中發揮的作用,值得推廣。
四是充分調動和發揮學校作為教育信息化運用主體的作用,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是教育扶貧的主陣地,貧困地區學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絕大部分通過學校這個平臺來提供。當前,貧困地區學校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師資力量短缺和教師專業技能提升問題。為此,學校應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發展環境和條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
實施在線“一課雙師”課堂,推動城鄉資源共享。例如,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依托教育云平臺,將州內優質學校作為主講課堂,農村薄弱學校作為遠端課堂,通過在線直播方式,將主講課堂教師的教學實時傳輸給多個遠端課堂,實施同步課堂互動教學,解決農村師資力量不足、優質課程資源緊缺等問題。這種模式已經形成了優質資源州外向州內、州向縣、縣向鄉鎮、鄉鎮向村小(教學點)輻射的網狀格局,初步形成了“一校帶多校”“強校帶弱校”“優秀教師帶普通教師”的智慧教育精準扶貧模式,成為黔西南實施教育精準扶貧、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的新“引擎”。
云端資源和師資共享,豐富藝術選修課程。貧困地區很多農村學校和教學點雖然主科課程尚勉強能夠開設,但由于師資匱乏,音樂、體育、美術等與學生素質發展有關的副科大多無法按照教學大綱如期開設。而教育信息化則成為解決這一困境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同步課堂、專遞課堂等云端課程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可以解決農村地區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實踐證明,在貧困地區越來越多的副科課程這種方式開設,并向由語文或數學學科教師兼任的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科學、書法等科目不斷擴展。此外,也可以采用教師送教下鄉、定期交流、輪崗等形式,推動貧困地區音體美等課程落地。
共同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可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校際聯合,通過“1+N”或“N+N”的網絡課堂方式,組建一批貧困地區網絡聯校群,覆蓋全部學校,實現城鄉學校教師“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教一個班”的資源共享,解決鄉村學校教研專家缺乏、校際相隔甚遠、教師缺少學習機會等實際問題。這種模式的特點是課前在線協作備課,帶動鄉村教師參與名師引領、網絡研討、資源開發、資源應用等活動,課上集中突破重難點、分步式落實教學要求,課后共同反思、提升能力,實現“學、教、研、訓、管”一體化,引發學生學法和教師教法的雙重變革。
總之,在教育精準扶貧的道路上,政府、社會、企業、學校要形成合力,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資源,助力貧困地區駛上教育現代化發展高速公路。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