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美女,免费看av不卡,芒果视频成人app,中文欧美日本在线资源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prostar-power.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教育信息化從1.0到2.0——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5月09日 09:31教育裝備網

  目前,信息科技飛速發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更加凸顯了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現代化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回顧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歷程,總結經驗,對推進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信息化起源于電化教育,是電化教育在新形勢下發展的新形態。電化教育的發展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15年,金陵大學建有校園電影的專用放映場地標志著我國電化教育的誕生。1936年,“電化教育”與“電教”正式成為官方確認的術語。1949年,文化部在科學技術普及局內設置電化教育處。1960年,提出“必須采用新的教育工具和新式教具”。

  這一時期的教育信息化處于孕育期,人們對教育信息化(電化教育)的認識比較粗淺,認為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是一種典型的媒體工具論,技術上主要是以視聽技術為主,其應用領域不僅僅局限在學校,還積極應用于民眾教育,重視電化教育為人民服務的功能。

  教育信息化1.0時期(2000—2016年)

  階段一:建設驅動時期(2000—2010年)

  2000—2010年,相繼召開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頒布了《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等相關文件,就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等方面做出了新要求。

  這一階段,教育信息化建設受到充分重視,通過“校校通”工程、“農遠工程”等項目推動,迎來了信息化建設的大潮,信息化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信息化基礎設施逐漸建成,數字化教育資源得到豐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逐步提升,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理論,例如“雙主體”教學理論、“學教并重”教學設計理論等,為今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階段二:應用驅動發展期(2010—2016年)

  2010—2016年,相繼召開了兩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分別指出要“進行三通兩平臺建設”“強化深度應用、融合創新,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中的效能”。相繼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文件,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堅持一個理念兩個方針”、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作用,基本建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等理念和要求。

  2014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升教育質量。2015年,在青島召開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我們分享了教育信息化的成功經驗。

  2010年以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基本確立,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明顯進展,教育信息化逐漸實現從建設轉向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共識;“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全國90%的中小學連接了互聯網,83%的教室是多媒體教室,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達6300多萬個,基于網絡進行教與學的環境逐漸建成;數字化教育資源得到極大豐富,例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參與教師超過1400萬人次,形成1300萬堂優課資源;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充分重視,近1000萬名中小學教師得到培訓。

  教育信息化2.0時期(2017年至今)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辦好網絡教育”。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2019年頒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第八項戰略任務便是“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2018年,《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為進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提供了指導。2019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提出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2019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門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促進在線教育健康、規范、有序發展提供了指導。

  這一階段的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變革的內生變量,融合創新、智能引領是其主要特征。這時期要力爭實現“三個轉變”: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從融合應用發展向創新發展轉變。

  從電化教育誕生到教育信息化2.0時代,從學習國外經驗到為世界提供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樣板,從注重信息化環境建設、應用驅動到融合創新、智能引領,縱覽中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基礎設施大幅改善,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基本建成,數字化資源極大豐富,信息化教學與管理漸成常態,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與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效用。中國教育信息化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第一,離不開黨的領導和領導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教育信息化,此項工作在過去碩果累累,黨的領導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定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

  第二,離不開科學規劃,頂層設計。早期,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規劃和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發展理念和規劃融合在整個教育的發展理念和規劃中。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日漸凸顯,制定專門規劃成為必然,近年來國家和教育部相繼出臺了多個教育信息化規劃,科學化和精準化的規劃在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離不開理論研究與實踐踐行。研究者在理論上借助信息技術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習者成長規律,發表了大量論文與專著,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理論。在教育信息化實踐中,緊密結合新興技術,深化應用,不斷創新教與學方式,信息化支持的教學和學習逐漸成為常態。

  第四,重視“人”的因素。教育行政部門連續發布多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文件,大力開展各種培訓,不斷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切實解決了教育信息化應用的關鍵問題。

  當前,中國教育正走向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擔負著助力人才培養、創新教育服務、精準教育治理的重任,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斗爭精神,發揚創新精神,積極參與、推動教育信息化2.0深入發展,為推動中國教育現代化做出新貢獻。

  (作者單位:中央電化教育館)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名企展播 申請加入
行業訪談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沂南县| 富平县| 滦平县| 岐山县| 长宁区| 竹北市| 黑山县| 文水县| 泰兴市| 浮梁县| 新化县| 浦东新区| 屏边| 三明市| 万荣县| 玉环县| 米易县| 宝山区| 油尖旺区| 连城县| 盐亭县| 台安县| 建宁县| 沁水县| 建瓯市| 漾濞| 牡丹江市| 凤翔县| 家居| 磴口县| 渑池县| 亳州市| 渝中区| 芜湖县| 石河子市| 理塘县| 密云县| 都匀市| 晋江市|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