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及時摸底師生身心健康狀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就復課提出十條建議
http://www.prostar-power.com2020年04月26日 11:00教育裝備網
為更好幫助各地師生順利適應新學期,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開學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校園學習,4月24日,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向全國中小學校提出十條指導建議。
專家指導委員會建議,學校要做好開學復課銜接工作,提升學生的學習生活適應能力。對于入學后學生可能存在的適應不良問題,學校要提前預判,在教學安排上預留調整適應期。上好“復學第一課”,通過開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衛生健康等主題班會,積極引導學生分享、總結居家學習生活期間學習體會和成長感悟。
學校在開學前后要及時進行師生身心健康狀況摸底,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專家指導委員會提醒,要關注疫情對師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可能存在長期性和隱蔽性,有些心理應激癥狀會延遲出現,國外疫情形勢發展也可能給師生帶來心理困擾,進行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時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要注重結合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與個性差異開展工作。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鼓勵他們用游戲的方式表達,學會識別情緒并加以調節;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鼓勵他們加強人際交往,通過溝通表達情緒、情感,提升積極心理品質;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采用班隊會等多種形式,進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要關注和重視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學生,對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學業支持,開展有效心理輔導,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應對、及時上報。特別關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特別關注來自重點疫區或身邊有親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對此感受到焦慮和壓力的學生,特別關注在疫情期間出現明顯情緒問題、沉迷電子產品或行為出現偏差的學生。
針對受疫情影響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個別師生,學校應提供長期專業心理干預、轉介和支持服務。對于存在嚴重心理和行為問題以及精神疾患的師生,學校應做好隱私保護,設立標準化處置流程,及時將有關情況反饋給家長或親屬,并轉介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和心理援助機構,聯合家庭、社區及醫療機構將各項流程措施落實到位。
專家指導委員會還特別提醒,新學期開學,教師工作壓力較大,要通過多種方式緩解教師職業壓力。學校要切實關心教職員工心理健康,幫助他們解決教學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組織形式適宜的教師活動,鼓勵教師自主調整情緒,建立積極的生活觀和工作觀,提高生活滿意度和職業幸福感。
對面臨疫情、考試和升學多重壓力的初三、高三年級學生,專家指導委員會建議,學校要及時向教師、學生和家長解讀考試延期帶來的復習、考試、志愿填報和錄取招生等安排的變化。教師要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及時分析學情,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復習規劃。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大量信息傳播對師生產生的心理和觀念沖擊,專家指導委員會建議學校要及時向全校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工傳遞權威政策信息,避免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猜測,提高信息辨別和獨立思考能力,改善焦慮情緒。
疫情防控工作是中小學開學后較長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建議,中小學校要重視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公開透明,定期向全體師生、家長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公布相關工作進展,提供有效溝通渠道,聽取師生和家長對于學校疫情防控的意見建議。此外,專家指導委員會建議,良好的家校溝通對于平穩復學非常重要,學校要加強家校溝通,指導家庭教育,協助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